[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政治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檔名:
1756742490214.jpg
-(68 KB, 649x574)
無題
無名
2025/09/01(一) 16:01:30.352 ID:KgGLhjRI
No.18810619
del
【從印尼「抖音化政治」看台灣民主危機】
這幾天應該很多人都看到了,印尼最近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 隨著示威升級,TikTok甚至因此「暫停」了印尼的直播功能,以「確保TikTok的空間安全且文明」。
#這帶來什麼影響?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印尼是TikTok 用戶數全球第二多的國家,擁有近1.1 億的TikTok 使用者,僅次於美國的1.13 億。
所以當抗議行動仰賴社群媒體來組織時,平台的任何決策都可能左右這場運動的走向,這也暴露出了私人科技平台能夠如何控制和操作公共議題討論空間的巨大隱憂。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風暴的背後主角,印尼新任總統普拉伯沃,正是靠著抖音走向權力巔峰的「抖音總統」。
#抖音總統的黑暗真相
普拉伯沃是曾捲入種族屠殺和綁架民權人士並施以酷刑的陸軍戰略預備軍(Kostrad)司令,他種種侵犯人權的行徑,甚至因此被美國政府禁止入境。
然而,許多30歲以下的印尼年輕人對他的過去一無所知,只認識他在網路上「愛跳舞的爺爺」形象。
這就是抖音政治最危險的第一個陷阱:歷史被抹除,脈絡被淡化。 一個曾經威脅要製造「類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前軍事將領,搖身一變成為網路上的可愛爺爺。
#精心設計的形象漂白工程
普拉伯沃的競選團隊斥資打造「人造草根」運動,僱用付費網軍(在印尼被稱為「嗡嗡嗡」),分享貼文、製作影片,試圖為普拉伯沃「漂白」、分散大眾對他侵犯人權紀錄的注意力。
普拉伯沃競選團隊的用比競爭對手高出30倍的資金差距,大量打造「網軍」。 光在過去3個月內,就在臉書及相關帳號花費了14萬4000美元廣告費,大約是其他候選人的2-3倍。
#AI假影片的進化
根據非政府組織「印尼反假新聞社群」(Mafindo)2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2330個網傳錯誤訊息,其中1292個與政治有關,是2019年大選的2倍之多。
更可怕的是,與過去不同的是,這些假訊息不再是圖片,而是以「AI製成的假影片」,例如以 deepfake製作的佐科威講中文的影片,以及偽造阿尼斯與國家民主黨(Nasdem)主席蘇雅(Surya Paloh)的假錄音檔。
AI假影片讓事實查核構變得更加複雜且漫長,也變得更困難,嚴重擾亂民主,破壞資訊透明度,甚至可能鼓勵人們拒絕承認選舉結果。
#網軍戰的商業化
由於這些「網軍」公司,是由候選人的競選團隊雇用的,而他們之間的關係很難調查,政府更加困難去監管網軍的行為。
過去網軍很重視「文字脈絡」,但現在則是轉而靠音樂效果和影像來呈現。 所以當候選人的聲量不在取決於自身表現,而是「燒多少錢在網軍上」,民主的公平性自然蕩然無存。
#當選了然後呢?
靠著抖音跳舞、逗貓洗白形象而勝選的普拉伯沃,上台後急忙刪掉那些滑稽影片,改放與拜登、習近平握手的照片。
但現實很快打臉:他在南海問題上簽下與國家立場相悖的聲明,遭到國內外猛烈批評;而國會自肥、警察輾斃外送員的事件,更讓積壓的民怨全面炸裂。
他的反應慢半拍、脫離群眾,掌握多數卻拿不出解方,只讓人看到一個無法處理結構性問題、甚至可能把危機推得更嚴重的總統。
#台灣似曾相識的警鐘時刻
2023年曾表態要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網紅合拍大跳抖音舞,當時影片爆紅引發正反兩極的評論,最終因擔心「對政見失焦」而下架。
當時台灣選民的反應顯示了對政治人物本質的重視,但這種警覺能維持多久?
TikTok在印尼擁有超過1億個帳戶,印尼選民中年輕人占一半以上,其中最活躍的用戶年齡介於16至24歲。
在台灣,年輕選民同樣是抖音的主要用戶群,他們獲取政治資訊的管道正在被「抖音化」。
這些短影音造成了:
・片段化思維:複雜議題被簡化成15秒影片
・去脈絡化:歷史背景和政策細節被忽略
・演算法偏見:同溫層效應加劇政治極化
若繼續置之不理,印尼的現況,恐怕就是未來台灣社會的現實。
#我們能做什麼? #要如何培養媒體識讀?
#個人層面:
・要有多元資訊來源:不要只依賴抖音等單一平台
・培養查證習慣:對病毒式傳播內容保持懷疑
・深度思考:關注政策實質的內容和可能造成的影響,而非表面形象
・了解歷史:要了解候選人的完整背景,國家歷史的脈絡
#社會層面的改革:
・媒體識讀教育:幫助公眾識別假訊息和網軍操作
・平台問責制度:要求社群媒體承擔社會責任
・選舉法規完善:建立數位時代的選舉規範
・事實查核機制:強化對AI假影片的辨識能力 印尼的經驗血淋淋地告訴我們:當「流量」取代「內涵」,當「表演」凌駕「政策」,受害的將是整個社會。
這種趨勢如果在台灣蔓延,我們的民主將面臨嚴重威脅。
普拉伯沃的成功公式很簡單:
#用可愛影片掩蓋黑暗歷史,
#用網軍和金錢操控輿論,
#用娛樂內容麻痺理性思考。
台灣能否避免重蹈覆轍,關鍵在於政治需要的是公民持續地參與與監督,而不是投完票就結束。
印尼的警鐘已經響起,台灣聽見了嗎?
無名
2025/09/01(一) 16:44:43.614 ID:1w64q3GY
No.18810635
del
檔名:
1756745083537.jpg
-(403 KB, 1024x1022)
風一直吹,懶覺玲瓏旋~
雨一直落,青鳥哭歸暝~
無名
2025/09/01(一) 17:33:06.208 ID:KgGLhjRI
No.18810648
del
檔名:
1756747986150.jpg
-(215 KB, 906x893)
無本文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