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無題無名2025/08/29(五) 02:47:53.102 ID:QsQHQo1MNo.18809877del
七君子事件,是國際所知國民黨政務統治下,最大迫害知識學子事件,該事件涉及多方表達關注,就算資料少也會被形容是「先射箭再畫靶」。
一、台灣自稱不做結果導向的歷史解讀

台灣認知:七君子最後大多投身中共(新中國) ,所以當年逮捕他們是對的(是叛徒),這種論述台灣人是為正統無誤,並且沒有「先射箭再畫靶」。

中國認知:以其他人員關心七君子,以及全國上下抗議「七君子被捕」,指出蔣介石《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搞特務政治,就等於預設蔣介石獨裁,所以「先射箭再畫靶」,資料不可信。

※根據這一點,因為二二八有台共參與,所以當年屠殺多少人都是有必要的犧牲,所以我也能說天安門,因為有外媒煽動所以本來就該鎮壓不是嗎?
二、台灣到底教多少北洋政績

不教育北洋、軍閥、國共的分水嶺,老把各種事件混在一起,從歷史脈絡看,七君子被捕時,他們的公開訴求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在當時社會是相當普遍的聲音,並不等同於「投共」。沈鈞儒、章乃器都是開明自由派,沙千里偏向民主同盟,鄒韜奮則是左翼文化人,這些人跟中共合作不代表完全認同中共,民盟最終也有派出34人支持國民黨憲政決議,難道因為100人反對國民黨,所以134人在後來的槍斃、逮捕、審判就能解釋合理處置?

台灣教科書往往輕描淡寫北洋時期與軍閥混戰,直接跳到「國共對立」,導致學生對「抗日救亡」的社會氛圍與「國民政府的鎮壓」之間的矛盾缺乏理解。把七君子事件跟後來的中共建政混為一談,忽略它當時的社會意義。

1936年中國選擇的是抗日與不抗日的立場,當時抗日口號是共產黨先於1931年喊出的,七君子主張共產黨先抗日本來就沒錯誤。

1949年中國選擇的是國共兩黨主導的問題,這裡才是「為什麼大家最終選擇中共」的歷史,當時是全國被迫選邊站,根本沒有錯誤與正確之分。
三、七君子有甚麼背景?

1.國家局勢

1931九一八事變後,知識界、學生界高漲的抗日呼聲,1935「一二·九運動」進一步推動,魯迅送葬變示威、女學生被日軍打傷、全國罷工聲援,這不只是少數知識分子的小圈子。
2.蔣介石作為

蔣介石認為先要解決「共產黨」這個內患,懷疑救國會「與中共呼應」,挑動社會動員,威脅政權穩定,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成為逮捕七君子的依據。
中國民黨中政會議,蔣、汪、林森、于右任、戴季陶、孫科等50餘人出席,汪表示復行政院長職,翌日汪向中常會銷假到院視事,得到蔣的支持。1935年1月22日,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弘毅表示對中國「不威脅、不侵略」的政策,汪認為有談判的空間。
3.軍閥派系反應

馮玉祥發動10萬人簽名,向國民黨中央請願,五千餘位上海市民自發聯名上書,請求恢復「七君子」自由,宋慶齡等人發動救國入獄運動,通過自願入獄表達對「七君子」的支持,該運動獲各界支持,例如電影界袁牧之、趙丹、白楊等人都具狀要求收押入獄。

兩廣事變、閻錫山、張學良等地方實力派,也在要求「逼蔣抗日」,左派、開明派開始傾向「聯共抗日」。
4.國際聲浪

日方對救國會聲援工人罷工極度不滿,施壓國府「抓人」,而國府不敢拒絕,甚至不廢除《二十一條》。

英美不承認滿洲國,但也不出兵支援中國,反觀蘇聯從1931年在瀋陽爆發的衝突開始支援國府。

《杜威博士的關懷》第10-11行

時代文獻社(上海)1937年,杜威孟祿愛因斯坦等電我國當局關懷七君子

愛因斯坦1937年參與三月的聲明《救國無罪》
5.中共內部改變

1936年起由「反蔣抗日」轉為「逼蔣抗日」,這與救國會的主張呼應,上海仕紳開始援助延安。
6.事件後續

七君子參與國民政府組織(國民參政會),並未倒向中共,那怕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們的去向也各不相同。
四、蘇聯比各位想得更挺蔣介石獨大

試著討論當1935年國民黨主張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弘毅對中國「不威脅、不侵略」,國民黨願意討論滿州國跟《二十一條》嗎?為何興論多方支持下不願意做出選擇,直到大眾把立場轉向支持另一個擁有軍武力量的共產黨跟軍閥時,才回過頭來指責這段歷史是他人錯誤與「背叛蔣介石」。
各位都記得武裝保衛蘇聯,那有注意到蘇聯支援的對象也包含國民黨嗎?

蘇聯對國民政府提供了三筆總額為2.5億美元的貸款,並於1937年陸續向中國派遣戰機,多數人只會跳針蘇聯干涉國民黨剿共,那有人知道蘇聯撤掉所有親日派的汪精衛的人手(季山嘉等人),就是要確保蔣介石擁有中國主導權。
剿共的西南大戰略甚至是德蘇顧問共同主導,何來蘇美英列強干涉國府?這些明明都是1945以後才發生的戰後國際政治。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