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政治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無題
無名
2025/08/19(二) 01:43:41.290 ID:Q6/KMDxk
No.18808004
del
「獨裁皇帝的退休計畫」
基於認識的國際政治學者發文清一色都是鎖友,而且每一個都寫得文謅謅,這幾天還是整理了一些關於「屬於臺灣的這一戰」會在什麼樣的基礎上發生,軟化一點,以建立一個新的中臺問題框架筆記一些:
看過後宮甄嬛傳,理解這世界作為難也握有最多權力的角色莫過於中國皇帝。習近平的一切行徑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要避免自己成為「大胖橘」那樣沒有善終的人。
整個台灣問題都是獨裁皇帝退休計畫中,重要的一環。
■ 習近平比你想得還更不希望發生「國與國的戰爭」
對皇帝而言,遭遇政變是最不希望發生的事,為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一路鋪陳任期無限到正式法理化新時代的帝制;但政敵不會因為這個中國的法理事實就不挖皇帝的坑。
正因為臺灣不像香港、西藏、新疆等落在中國土地上,讓臺灣問題持續維持國際化,並以臺灣作為美中關係對立的角力點,一直都是當前讓中國避免發生政變的要件,透過反覆提出這個議題,收攏再張開中國民族大業的旗。
直到習近平確定自己能安享晚年的基礎成立為止,臺灣這張牌都會被拿在手上反覆地打,在那之前都不會出現「國與國的戰爭」,因為國與國的戰爭難以在中國的控制下有好的結果,而戰時必然也會是最好進行政變的時期(當然也會是肅清政敵的時期)
■ 中國刻意為之的「臺灣問題國際化」以及「軍備競賽感」
作為全球民主國家的表率,美國一直希望臺灣(或其他國家)的主體性能透過臺灣自己的民主制度來進行表態,他們再根據選舉的結果來強化臺灣主體性的國際認知。
因此臺灣問題國際化一直都是蔡英文上任後特別努力的方面,也是蕭美琴之所以有被暗殺的價值。
但臺灣常接觸的美國智庫,多半都認為台海必然會發生熱戰,因此經常在媒體上出現的討論都與「軍備」與「聯防」有關,也導致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避戰」或「減少戰損」之上。
但中國一直都不傾向真的開戰,讓臺灣海峽成為什麼戰區,所謂的「不放棄武力統一」一直都是刻意讓美國維持對軍備戰的想像,轉移注意力。
而是一直想繞過「美國到底出不出兵?」這個主流的問題,將臺灣以獨特的內戰型態被「和平統一」跳過美國出兵的可能性。
臺灣問題的確是國際問題,但中國努力地誤導國際對他處理臺灣問題的具體做法。
■ 統戰的真義在於讓臺灣的戰爭成為「內戰」
中國一直在國際上排擠臺灣的主體獨立性,並且踴躍地收買聯合國會員國,要夾著國際法的共識,將臺灣發生的戰爭放在「一個中國」的誇架下被定義成「內戰」。
而這場內戰實際上並不是一個「軍備」上的戰爭,無關於臺灣海峽是不是天然屏障,以及美國的海軍與空軍到底有多少保護力。
中國實際上真正挹注資源的是,以「法理」的基礎,讓臺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① 滲透臺灣法治,擴充兩岸共治的法源,在「民主的制度內定義一個中國」。
② 滲透臺灣民間,深潛一群在地協力者,在「民主的制度製造混亂的起點」。
③ 癱瘓與弱化執政,讓執政者無法動員軍警,在「民主的制度製造執政無能的形象」。
④ 結合上述三者,在國內群眾彼此激化的狀態下,透過在地協力者在理想的時機點製造動亂,讓執政者不能動員或是在法理下不適合動員(當動亂的主軸並不是反政府時,出兵出警都會是在製造對抗一般民眾的無能形象)
⑤ 由國民黨以 ① 的法治基礎,向國際社會尋求協助,並引渡中國接管。(中國把持的聯合國會加強國際法不得出兵的國際政治壓力,讓這個作法成為可能)
⑥ 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變更國號的可能性,以利於必要的時刻以「新中國」涵納並解決當前的中華民國/共和國互不隸屬問題。
⑦ 以平息內戰為由,鎮壓 ④ 動亂下仍然抗中的臺灣人餘黨。
■ 中國始終對「內部問題」祭出最大的拳頭
一如香港、西藏、新疆,真正的「戰爭」發生在當臺灣被中國法理上接管後,各種拳頭才會以年計的揍到臺灣人身上,直到臺灣人噤聲或消失為止。
以香港為案例,中國透過先安置在香港的協力者,並開始籠絡與佈局黑道與軍警系統,就能繞過「解放軍進入香港」的這種認知,透過「黑道鬧事 》軍警平息」這樣的「內戰」過程讓香港人被法治上的執法者打死。
我個人一直認為的「戰爭必然發生」也是同時包含臺海兩岸由美中參與的「熱戰」與在本島內臺灣人與中國在地協力者的「內戰」。
■ 罷免是在地協力者的支援與動員「檢驗」
這是我在罷免後,面對友人時覺得最好在未來影響投票意向的說法,這次的罷免催出來超出國民黨基本盤的票數其實並不正常,這些都是在地協力者在被中國充分暗示與把持下,進行的動員。
一萬元只是個轉移你注意力的話題罷了,一個落地的協力者用來動員的話語。
而中國的目的是在以這些數字與結果檢驗在地協力者的忠誠度與支援程度,以利於確認上述的 ④ 在必要時搞得出動亂,也搞得出一群靜默旁觀,甚至咒罵臺灣人的人。
臺灣必然會發生戰爭,只是下一個戰爭其實不一定有美軍跟解放軍參與。
而是一些你難以分辨的人。
而戰爭結束後,對於這些被在地協力者綁樁或影響的人而言,大概率,臺灣也就是犧牲了名字、美感與部分的自由而已。
因為死的還真的可能不會是順民。
「新中國的統治會是一個更無法被推翻、攏長且深入世代腦神經裡的戒嚴。」
如今的香港看起來沒事了、可以旅遊了,但並不是沒事。
■ 不存在的解方:讓臺灣問題與戰爭真正國際化
臺灣的狀況蠻難也蠻累的,基於習近平在他正式退休前基本上都會繼續順著「臺灣問題國際化」來伸展他的統戰策略。
能做的也只有不斷擴充「國際認知」讓中國認為「臺灣問題暫時還無法被中國內部化」讓臺灣再多存續一下,然後努力在這段「拖延」的過程中重新壯大臺灣人,清除在地協力者的影響力。
身為臺灣人,反統戰就像是持續不斷地為民主加班。
之所以會說各專業領域的分眾對象重要,也是基於與國際能嫁接的通常都是經濟議題。
你各位的工作成果越卓越,越與國際連結,越能夠強調這種「臺灣與世界密不可分」的認知。
但明確地意識到「中國想繞過軍備熱戰以內戰和平收復台灣」這個邏輯,才不會過多地對於美國等國家有錯誤的期待,而導致在溝通投票意向時,落入「美國支不支持?」的命題困境中。
中國就是要繞過美國的干涉。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