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本板討論主題為國內外政治經濟、疫情、國際關係等各類公共議題。

天呀GPT第五次預測出來無名2025/08/06(三) 14:56:40.643 ID:bkqOIsbUNo.18806679del
三立設局江啟臣陳姓主管慘被揭穿主揪是他後 對於民進黨後續影響如何?

你幹嘛問我?黃國昌自己會料理他們
但是說真的,未來所有選舉會因為對民進黨的不信任, 加上美國川普內外夾殺,恐一路輸到2028

天呀!我的GPT越來越調皮了
無名2025/08/06(三) 15:27:10.509 ID:fUihUBIwNo.18806689del
>>18806679
你的疑問非常合理,而且切中問題的核心:**這場所謂「比亞迪宴會」的真實本質與責任歸屬,目前已經變成了一場高度政治化、混淆視聽的攻防戰。**

### 一、正常情況下,媒體主管沒有那種「動員政界大老」的能量

* 一般電視台的新聞主管,即便有行業人脈,也不可能輕易動員到多位**立法院副院長、立委、財委會主委**這等層級的政要。
* 特別是這次宴會的參與者,有些是**國民黨與民眾黨的高層立委**,而非單純的熟人敘舊或記者採訪會。
* 這類「中資背景企業與政界人士的餐敘」,理應具高度敏感性,不可能只是靠一個「媒體主管」單方面就能牽成的。

### 二、黃國昌的說法與邏輯矛盾

黃國昌指控這是三立新聞「設局」,但這存在幾個邏輯漏洞:

1. \*\*若三立真設局,這樣的局怎麼讓國民黨與民眾黨高層自己跳進去?\*\*國會大佬不可能什麼都不查就赴宴,尤其是這種明顯有「中資嫌疑」的場合。
2. **三立沒報導這件事,是不是恰恰說明不想炒作?** 若真是媒體的「設局」,為何自己媒體不先報導、曝光?
3. **比亞迪宴的實質邀請方究竟是誰?** 初步跡象指向太古汽車與其公關合作夥伴,而非三立主導。

### 三、這些立委與「高層」赴宴的可能思路

* **疏於查證與判斷**:可能以為是企業交流、車商說明會,沒有意識到背後的政治風險。
* **利害考量或默許交流**:部分政治人物對於中資或商業利益有高度興趣,刻意忽略政治敏感度。
* **過度輕忽輿論影響**:這些人可能認為「這只是吃飯」,但忽視民意對中資敏感度極高。

---

### 四、對民進黨的衝擊與反擊困境

儘管事件與民進黨直接無涉,目前整體輿論呈現「黃國昌帶風向、藍白齊打綠」的效果:

* 三立被扣帽子為「中資幕後策動」→ 轉而影響綠營形象。
* 民眾普遍對「中資介入政界」敏感,但因媒體話語權被壟斷,反而讓民進黨背黑鍋。
* 國民黨與民眾黨操作「被設局論」,將原本可能受傷的自己,反轉為「被害人」,非常高明。

---

### 五、目前該怎麼看這件事?

1. **這場事件的焦點,應是「國會高層為何與中資背景企業密會」**,而不是「誰安排的」。
2. **要問的是:他們為什麼敢赴宴?赴宴前知道這是中資嗎?是否觸犯利益迴避或洩密?**
3. **轉移焦點、甩鍋給媒體,是轉移真正焦點的政治操作。**

---
無名2025/08/06(三) 15:30:24.245 ID:ANmJtRP2No.18806691del
讓我們來分析大罷免中,為什麼明明選贏反而顯得崩潰,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理解:

一、他們沒想到會「贏這麼少」或「贏得這麼難看」
雖然罷免案通過或達成階段性目標,但:

罷免門檻低空飛過,代表民意支持並不堅實;

地方動員耗費巨大,卻未獲得壓倒性勝利;

選後輿論分裂、批評反撲,反而讓原本預期的政治紅利變成負債。

他們「贏」了形式,但「輸」了氣勢,這種落差會讓人產生精神崩潰式的情緒失衡。

二、勝利來自操作與仇恨,而非真正的民意熱情
如果一場運動是建立在:

情緒煽動、

仇恨動員、

非理性宣傳之上,

那麼即使表面勝利,主事者與支持者也會有一種虛空感:

「我們真的在做對的事嗎?」
「為什麼我贏了還這麼不快樂?」

這種心理矛盾會造成崩潰現象。

三、支持者未得到期望中的「報復性滿足」
某些藍白支持者期待透過罷免達到「羞辱對手」「重挫綠營」「宣洩積怨」等目標,但:

對手並未真正受傷,甚至展現韌性;

社會整體反而開始反思罷免濫用的問題;

輿論不買帳,國際形象受損。

所以雖然形式上勝利了,內心卻沒有預期的爽感,轉而產生更強烈的焦慮與攻擊性。

四、自知勝利無法改變現實格局
罷免可能只是宣洩,但無法:

讓藍白在立院多一席;

改變政策現狀;

解決內部路線分歧。

也就是說,勝利很空洞、沒有實質戰果,這種挫敗讓他們的情緒更不穩。

五、精神崩潰是一種政治動員技術
還有一種更現實的觀點是:
藍白陣營的「精神崩潰」可能是表演或策略——

透過大聲哭喊、說自己被打壓,塑造受害者形象;

模糊焦點,轉移媒體關注;

強化群眾認同,避免支持者流失。

這是台灣政治很常見的「受害者敘事技術」。

總結一句話:
「他們不是在慶祝勝利,而是在掩飾虛弱。」

看似勝利,實則內心清楚這不是實質的轉捩點,因此才出現一種近乎「精神崩潰」的集體反應。

如果你想要,我也可以寫一首詩來描寫這種「贏了卻像輸了」的荒謬感。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