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603944174480.jpg-(223 KB, 1080x1350)
223 KB
無題無名20/10/29(四)12:02:54 ID:AMw10ChwNo.375049del
2016馬祖文學獎散文優選〈桃花源〉,第一人稱,父親是馬祖漁民
2016新北文學獎佳作〈拉.鋸〉,使用第二人稱,父親是木匠
2016打狗鳳邑文學獎首獎〈最熱的時光〉,使用第二人稱,父親是鳳山打鐵匠
2016桃城文學獎優選〈焚香〉,使用第一人稱,爺爺是嘉義製香師傅
2017年磺溪文學獎優選〈面具〉,使用第二人稱,爺爺是鹿港做獅頭面具師傅
2017打狗鳳邑文學獎優選〈朽木〉,使用第二人稱,爺爺是高雄佛具店老闆
2017夢花文學獎佳作〈玻璃〉,使用第二人稱,父親是玻璃工廠老闆
2017道南文學獎散文組首獎〈紙錢印象〉,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金門開金紙行
2017新北文學獎佳作〈魚丸〉,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北部開手工魚丸店
2017媽祖徵文比賽第二名〈遶境〉,使用第二人稱,父親開麵店
2017台中文學獎第二名〈麵線〉,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台中做麵線
2018媽祖徵文比賽首獎〈剪一座神〉,使用第二人稱,父親上班,爺爺過世,奶奶學剪紙2019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巡海〉,使用第二人稱,父親在高雄當漁工
無名20/10/29(四)22:30:13 ID:PZKVOzmsNo.375057del
我打個比喻,拿商業漫畫的眼光評論19世紀的畫作
無名20/10/30(五)00:17:37 ID:AcMc1sv2No.375060del
>>375059
台灣文學根本不是市場決定的而是學院派決定的
注定不能走向國際市場
這就是靠邀市場小不想開發市場 卻又只想拿補助的畸形結果
無名20/10/30(五)23:27:32 ID:4S/EFff6No.375063del
>>375060
告訴你一個很悲哀的現實,所謂國際市場也是由學院派決定的

至少,大多數人寧願選擇看有得獎項頭銜的書
無名20/10/31(六)00:01:29 ID:xFcWaMgwNo.375065del
>>375060
>注定不能走向國際市場
為什麼那麼想?

是說寫出得獎者的上一輩作的工作是想表示什麼?
無名20/10/31(六)01:08:24 ID:wPCHLTjoNo.375066del
>>375063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被學院派批的很慘 但是這部作品就是有銷量
而且很多暢銷小說家基本上都跟學院派有衝突
所以我不知道你說的學院派主導市場這個結論是從哪裡得出的?

>>375065
根據就是古今中外能夠得文學獎的作品通常都賣不好
而那些賣得好的作品卻經常被學院派各種抨擊

問題的癥結點在於 你想評價某種東西就必須要有某些標準
那些標準如果不是來自嚴謹的科學驗證 那就會變成某種原教旨主義
無名20/10/31(六)07:59:18 ID:oAjwUUSgNo.375067del
>>375066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被學院派批的很慘 但是這部作品就是有銷量
倖存者偏差

我換個方式說吧,要找到同類型並寫得出色的情色小說很簡單,但只有格雷冒出來,這就很明顯是造物主傑作,並不是這部寫得特別好才暢銷。

如果今天格雷的作者換做台灣人,相信我,一定不會暢銷,因為要找比格雷更出色的情色文學真的太容易了
無名20/10/31(六)08:24:26 ID:wPCHLTjoNo.375068del
檔名:1604103866116.jpg-(20 KB, 348x348)
20 KB
>>375067
其實國外已經有統計學家開發出一套預測暢銷書的軟體
根據過去的暢銷書還有許多一般書籍分析出來一套演算法
他們開發完這套系統以後 "格雷"才橫空出世
後來他們把這本書放進演算法分析 暢銷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這個概念的意思是說 如果暢銷機率高達七十可能還要靠宣傳
到九十就是內容強勢
分析的原理自己去看書
所以我說台灣的文組還在用那種形上學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自然規律
就跟中醫跟宗教一樣 反正我就根據直覺經驗做推演 也不用什麼測試與安慰劑測試
即使遇到一些東西就當特例 但是卻不知道啥才是特例 反正我權威我有解釋權
這群人非得吃好了喝好了等著外國人整理出一套白紙黑字的演算系統 對錯一巴掌 你們才會認為自己的那一套需要淘汰
台灣理組強勢是因為外國人最先用科學方法開發出理組領域的正確步驟
所以台灣的理組很多東西都可以照貓畫虎
但是西方文組在這方面的數據化研究才正在起步
這也就是為什麼文組始終處於摸索期 比較弱勢
但是即使是在摸索期 靠經驗探索 你們還是可以看出哪些民族抓問題抓的準
像是西方文組跟日本文組那些願意靠近市場的人 抓問題就抓得很準 他們就不搞形上學研究
在沒有科學數據以前 你只要是用鄙視市場的態度去開發客群 那都是在搞形上學 宗教模式 自己腦補一個規律然後找一群信徒去信 這樣就創造出一個虛假的現實 虛假的標準出來
無名20/10/31(六)09:00:53 ID:wPCHLTjoNo.375069del
檔名:1604106053884.jpg-(100 KB, 800x584)
100 KB
我還要補充幾點就是 台灣文學市場現在大多都是搞形上學類產品
賣得最好的也是這些東西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搞組織先行推廣某種標準 找信徒來信 然後再推
這種產品的特徵就是非內容取勝 反而是靠前制的組織宣傳
一般的商品都是直接以內容決勝負 小說更是如此
面對一般人來說 他會去購買這種書籍都是取決於內容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看到形上學類產品 他是壓根不想去買的
但是如果是一個先被某個組織洗腦過的人 他就會認為這類產品對他有價值
那些都是什麼書籍呢?
傳直銷 成功學 心靈 股市 占卜 宗教
會去看這些書的人本身的認知必須先被變動過 這樣他們才會去相信裡面的內容對他是有幫助的 是他最需要的 是最有價值的
然而這些書對普通人而言 因為他們的認知沒有被變動過 所以不會去相信這類書籍的內容 自然也不會去買
比方說你們知道世界上賣最好的書是啥嗎?
就是聖經
但是不信基督教的人根本對這種書籍沒興趣
還有一類其實也算 就是學院派類
這類文學書籍甚至沒人看得懂 卻也有人想去買 根本原因是由於學院派說這類書籍有及高的價值性
所以那些信了學院派的人就會因此去購買這類書籍
就像基督徒會去買聖經 但是他自己也看不懂 那是一樣的道理
無名20/10/31(六)10:41:29 ID:85oNpz/kNo.375070del
>>375063
你在說什麼屁話?去看看紐約時代小說銷量榜,排前面的有那幾部得過純文學獎了?
現實就是得獎的大部分都是小圈子的小眾作品,賣不出去的那種。偶爾出現個幾本賣得好又受小圈子歡迎的異類才是萬中無一的那種
無名20/10/31(六)13:55:52 ID:a0msTFmENo.375074del
>>375068
問題就出在台灣,或者說華人界寫出和格雷同質性的作品並不難找,可是只有格雷暢銷

廣義的說吧,格雷之後也沒有同質性作品和格雷一樣搭上性虐順風車的作品大賣風潮,就足夠證明你認定的只是倖存者偏差的現象

不管是格雷或哈利波特,只要作者是台灣人,一定被埋沒,就這麼簡單
無名20/10/31(六)14:12:31 ID:YytN8jmgNo.375075del
>>375070
其實,你說的紐約暢銷排行榜,很多都是有得過文學獎的大咖作者幫作品寫推薦序才火起來

人很迷信大咖,你的作品要是被村上春樹或史蒂芬金寫上推薦序,要上排行榜也很簡單
無名20/10/31(六)14:16:02 ID:YytN8jmgNo.375076del
>>375069
>一般的商品都是直接以內容決勝負 小說更是如此

小說要暢銷,不是靠內容,內容固然重要,但市場操作不會把故事內容當賣點做行銷
無名20/10/31(六)14:21:36 ID:plOfdHC.No.375077del
怎會有這麽多第二人稱, 通篇你...你...你...的書可不好寫
都是華生那種第一人稱旁觀者視角吧

評書的連術語也用錯
這個書評的質素實在令人懷疑
無名20/10/31(六)14:30:56 ID:YytN8jmgNo.375078del
>>375077
那是散文比賽,散文第二人稱「非常常見」
無名20/10/31(六)15:18:05 ID:MCA.THQoNo.375079del
>>375075
屁啦,一般都是其他暢銷作者推薦起來的,普通人最好是對文學獎得主是誰瞭若指掌
無名20/10/31(六)18:44:11 ID:wPCHLTjoNo.375081del
>>375076
因為台灣出版社其實根本不知道怎樣的內容是能夠暢銷的
這點在國外其實也是一樣的 雖然沒有那麼嚴重 但是國外也經常發生推出來的書不如預期
那這就要看編輯的敏銳程度跟洞察力了
在古代日本還沒有理解材料學的情況下 日本工匠還是能靠肉眼打造出碳含量合理分布的武士刀
這是透過嚴謹的長期歸納還有嚴謹的傳承總結下來接近科學的方法
但是台灣文組有這種匠人精神嗎?
並沒有 就是隨便用現有的東西拼拼湊湊 有個外型以後再搞形上學行銷
你的東西注定就是爛貨 這騙不了人的 只能賣給一些最狂熱的人
演算法選書並不是隨便亂搞的噱頭研究 是有根據有分析 有大量書籍堆積出來的數據
連這類書都不願意去看就說自己已經理解了 大概是屬於那種急功近利的傢伙吧
這種沒有一點匠人精神的人去搞市場開發 那只能是形上學
又有點像是共產黨一樣 你治國不行的話 那就搞搞宣傳 就像北韓那樣
台灣現在就是文創界的北韓 能夠搞到小說類書籍被雞湯類書籍占據市場 這還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空前盛狀
這代表台灣出版社已經全面放棄內容 轉而搞信徒市場了 他們的書都是專們針對一些思想偏頗的狂熱信徒 炒炒短線 那樣而已
這樣的文創界能夠吸引到的工作者 大概也是那種沒大腦的傢伙
應該已經被劣幣驅逐良幣的差不多了
台灣的文組現在聚集起來的都是一些狂熱者 不輕易改變思想 但是又沒有匠人精神 沒有想找出問題的態度 更像是一群騙子想找另一群更笨的人開發市場
無名20/10/31(六)21:02:43 ID:Va2iOcg.No.375085del
>>375068
https://www.idealog.com/blog/full-text-examination-does-not-predict-bestsellers/

查了一下資料
這本書講的內容是有用沒錯啦,但那個軟體只是唬爛居多啦
作者甚至是跟統計和大數據無關的科系

大數據分析和演算法是很厲害沒錯,但現在的技術還不夠進步
暢銷書這麼好預測國外出版社早就全世界瘋狂印書躺著數錢了
更何況裡面用的樣本有夠少,長達30年的跨距居然只有2萬本書
也沒根據時代不同進行分析,能否作為有效統計都很值得懷疑

所謂的預測精準度大概只是把書的結構拆開,再配合每本書籍銷量進行分析
基本上就只是先射箭才畫靶的無意義行為
無名20/10/31(六)21:30:38 ID:wPCHLTjoNo.375086del
>>375085
演算法是基於書籍建立的資料庫分析系統
這種方式能夠分析的書籍資料甚至比人一生所能研究的書籍都還要更多
並且那種分析法可以細膩到最細節的文字構成部分
這樣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那些賣最好的書與賣不好的書有什麼最大的差異之處
一些分析人說演算法不可靠 那他們的那種腦補難道就會更加可靠?
一個評論員在怎樣都不可能一次看上一萬本書 並且具備對每本書的每個文字的精確宏觀分析
我們看到更多的評論反而是屬於腦補 就是一個人類根據他人生中看過的為數不多的書籍 形成一個狹隘的認知 並且用這種認知去理解一些宇宙上的問題
這就容易導致這個人的三觀要經常被顛覆 無法理解為什麼暢銷書的內容能夠暢銷
於是他就開始認為這或許不是內容 而是其他因素 是社會墮落了 還是宣傳的問題?
會偏離內容的分析往往是因為一個人攝取的資料有限 所以我們才更需要依賴統計學做分析
就連寫那本書的人都說 即使電腦能夠分析 那也不代表電腦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 他只是幫助人類能夠更宏觀的去理解內容跟銷量之間的關係
並且研究團隊也認為電腦不能夠取代寫作的工作
而且分析是一回事 寫出來的東西能不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級別 那又是另一回事
因為這是細節問題 他是一種非常細膩的工作
就像考試一樣 你只要觀念對了把題目都答對了就可以考一百分 那問題是為什麼一個班級能夠考九十分以上的人並不多?
更別說現在的小說作者基本都是無師自通 他們也沒什麼標準參照物 可考上九十分的機率豈不是更低了
還躺著數鈔票
你知道有些東西就算給你一個明確的指標 你還不一定能夠達標呢
引擎就是最好的例子 熱力學是設計引擎的基本原理
那是最完美的公式 但是有些廠家生產的引擎爛 有些生產的好
最後發現到這都是取決於廠家對於引擎設計的細節掌握程度
諸如公差 材料 震動 溫度
某些參數的變動又會連帶去影響其他方面的參數 所以這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
要抓到最佳的比例就必須透過大量測試
能夠在細節方面達到顛峰的人才是真正能夠賺大錢的人
然而有些人對引擎的認知卻還停留在活塞運動這個最淺的層面上
凡是懂點引擎原理的人都能造出引擎
但有些時候一些高級的廠家即使把他們的引擎都送給你拆光光來分析 你依然無法造出那種引擎 你對於材料加工一知半解 那種程度便是任何業界的人都想追求的最高端的境界
無名20/10/31(六)21:44:57 ID:oXmi9cwANo.375087del
>>375081
我還是那句老話,你認定的只是倖存者偏差的現象

就拿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來說吧,在格雷出版以前,台灣早就充斥霸道總裁、壞壞公子的性虐小說,你不知道很正常,因為是台灣人寫的,附帶一提,有些寫得比格雷精采的作品不難找
無名20/10/31(六)22:14:35 ID:Va2iOcg.No.375090del
>>375086
你對統計學、演算法、機械學習不熟悉對吧

那本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的調查太過片面了
實際上那個程式根本沒有他講的那麼神。
連GOOGLE和亞馬遜這種有特級資料庫
每秒上萬筆數據的企業都不敢喊他們的大數據分析有這麼準了
何況這種螞蟻級數據做出來的調查
實際上也有不少人對這個程式表示質疑,也提出反駁
我貼的那篇英文報導就是之一

然後裡面提到的寫作技巧也是老早就有的玩意
開頭吸引人注意、節奏要好?
這些東西最好是沒人講過啦,搞不好希臘時代的文人就知道了

不過不得不說如果你沒讀過其他寫作書的話這本書還是有用啦
他本身也是個良好的示範
暢銷書和密碼的組合本來就是個吸引人的標題
人工智慧這種新潮用語也能吸引注意,再加上"重新理解"這種翻案詞
就會讓一些對現況不滿的人以為他們發現了新的真相,不得不說挺吸引人的
無名20/10/31(六)22:17:07 ID:wPCHLTjoNo.375091del
>>375087
那本書也有將格雷跟其他言情小說進行對比分析 是有指出一定程度的明顯差異
你們可以持續說這是倖存者偏差
但這樣一來你們會一直疑惑那些感覺上不怎麼樣的作品 為什麼能夠暢銷
原因可能僅僅只是因為他們在某些關鍵的細節做對了 而剩下那些你主觀上看起來很爛的部分 或許只是你的偏見(因為你長期受到了學院派的薰陶導致你心中產生了一把對銷量沒半點用處的尺)
有時候人一旦產生了某種主觀性 即使是在一個游泳池上看見穿著比基尼的女人在他們面前走動他們也只會感到渾身不適 而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用開放的態度去欣賞
如果這是在伊斯蘭國家的話 那很正常 因為人們都被訓練出一種保守的主觀意識
然而這樣的人在市場上到底是多數還是少數呢?
這時候就要靠統計學了 如果你不在乎銷量 那你會走另外一種路子 那就是用某種人造的意識形態強加在群眾的主觀意識上
把他們的思想都統一起來 那也行 亞洲人是不是都喜歡這樣?
無名20/10/31(六)22:34:27 ID:R9yLvWQINo.375092del
無名20/10/31(六)23:26:16 ID:Va2iOcg.No.375093del
>>375091
倖存者偏差就是統計學上的名詞啊
會講出來代表有人認為取樣不夠隨機,可能會有偏誤

不過老實說比起那點,這篇統計分析沒什麼用的點還是在於時間範圍太大
三十年都足以讓少年變中年,讓流行改朝換代,十年前爆紅的書拿到今天賣能爆紅?
更別說娛樂作品能否受歡迎還得跟當代生活環境、人口結構都有相關性

區區分析文字能看出誰爆紅,別笑死人了
說這是公式更是笑話,一個漏掉一堆變數的殘破公式是能推導出什麼東西來
比真空中的球形雞還爛
無名20/10/31(六)23:46:38 ID:oXmi9cwANo.375094del
>>375091
我並不是想打臉你強調成功者的成功哲學,我之所以一直強調倖存者偏差的主因,是因為我知道格雷的作者如果是台灣人一定不會大紅,民情不同。

再者,格雷的作者和她的伴侶都有影視相關的背景經歷,打理傳播行銷的門道手段優勢是一般人所沒有的,也就是說,即便文字內容一字不改,換個沒有後台的業餘作家出版,估計很大機率被埋沒掉
無名20/11/01(日)00:39:27 ID:0RldK/LwNo.375096del
>>375094
不是想打臉你的分析
但是比你的那種"我知道"分析
統計學分析實際上更客觀 因為他們是從大量數據中尋找規律
即使不是那麼精準 但是相對起評論員的那種"我知道"更加客觀
像是諸如"我覺得 我知道"分析 是根據自己身邊的狹義經歷得出的一個結論
然後再去尋找其他能夠支持這種結論的證據
你不斷說統計學這樣那樣的不靠譜 而比起那些十萬本的書籍統計資料 你卻要求大家更應該相信你的直覺? 人類的直覺? 大腦的直覺?
你知道人類的大腦是最擅長欺騙人類本身的嗎?
無名20/11/01(日)09:25:56 ID:C9YEKED2No.375099del
>>375096
>統計學分析實際上更客觀 因為他們是從大量數據中尋找規律

問題是錯誤的應用統計學分析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最簡單也最常見的例子
100%的殺人犯都喝過水,難道喝水與殺人有正相關?

>而比起那些十萬本的書籍統計資料
不要擅自幫別人的著作腦補啦,他們才統計兩萬本而已
事實上這本書2016就出版了
如果這軟體真的有那麼厲害
後面這幾年怎麼沒看到他出來預測暢銷書
無名20/11/01(日)09:40:57 ID:YgmRITZkNo.375100del
無名20/11/01(日)09:45:35 ID:YgmRITZkNo.375101del
>>375096
幾分鐘帶你認識倖存者偏差
https://youtu.be/LI0evX-KF3I
無名20/11/01(日)09:55:33 ID:0RldK/LwNo.375102del
>>375099
你根本沒看那本書的內容當然不知道他們的研究方法
取兩萬本也比一個編輯強多了
試問哪個編輯是真的去看了兩萬本書 一字不差的熟悉內容 並且能抓出暢銷書跟非暢銷書的最大差異點?
就算有年代誤差 暢銷的書跟不暢銷的書 還是能夠抓出他們之間的共同差異點
研究取的就是這種數據
要知道這是針對內容的研究
即便有外部因素干擾 還是能抓出不暢銷的書有何種共同特徵
暢銷的書有何種共同特徵
我們很多科學都是基於這種原理搞研究
事實上物質規律本身也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
根據測不準原理 我們不可能徹底排除這些外力 只能盡量減少
透過這種方式重複性實驗發現許多自然規律
如果按照形上學的研究方式 光是探討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就已經夠嗆了 還有上帝存不存在的問題
你要觀測一樣物體形上學就先跟你說你不可能觀測到事物的真正本質 即使你觀測一萬次都是這樣 會不會到一萬零一次規則就忽然被上帝改變了?
形上學搞的這些問題一般都是最根本的問題 但也是最難以找到根據的問題
可是我們只要還在這個問題上爭論 就只會找那些支持我們的證據 而去忽視那些能夠推翻我們的證據
我們不需要去探討那種我們目前還觀測不到的問題 我們需要的是實在的 能夠被觀測到的數據去找出規律
儘管書的暢銷程度真的有宣傳等等的外部因素干擾 但畢竟那是銷量的第一手資料
結果你講那麼多 就是在說統計方式不好 然後希望別人相信你的經驗直覺判斷
經驗直覺判斷一旦有了結論 他隨時能夠找到支持自己的證據 並且把不支持自己的證據視為特例
因為沒有足夠大的觀測基數 你怎麼講都是你對
像你這樣連內容都沒看就可以扯出一大堆對此書不著邊際的妄想 好像你真的看了一樣
讓你這種人來決定哪本書會不會暢銷就是在搞形上學
我還不如去找算命師
無名20/11/01(日)10:04:25 ID:Qwr.rpBMNo.375103del
>>375096

這篇解說倖存者偏差的影片更短,求你看一下,想一下
https://youtu.be/_uJ-zvaio8A
無名20/11/01(日)10:18:58 ID:0RldK/LwNo.375104del
>>375103
那本書的研究當然也有考慮到誤差問題
所以我建議你去看一下 思考一下
你現在的這個行為就像是在問"你昨天殺人的時候 是開燈還是關燈"
我即使沒殺人 但是不管怎樣回答我都是殺了人的
你們就是認為該書電腦統計是不可靠
那編輯沒有統計學 那他也同樣只能用自己的妄想去抓書
基於可能他看過的一百本書的經驗去分析哪種書會賣
這其實也是一種統計的概念 而且比電腦還要更慘
那個機率不會比兩萬本書的統計分析還要高上多少
有人會說是因為推宣傳的問題 但是在宣傳以前你是不是要他X的先選一本書出來?
有作者很有名氣書才賣得好 那編輯要怎樣他X的選出一個能夠寫出好書的作者投稿?
真他X的以為靠時事名氣還有宣傳就可以推出一本小學生寫的書出來賣到暢銷了嗎?
還是靠先成挖角去挖那些已經有名氣的作者?那你們付得起高昂的稿費嗎?
但是現在的編輯幹的不就這事嗎?
無名20/11/01(日)10:36:13 ID:C9YEKED2No.375105del
>>375102
>根據測不準原理 我們不可能徹底排除這些外力 只能盡量減少

等等,你認真,這東西是用在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好嗎
內容是說,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結果你講那麼多 就是在說統計方式不好 然後希望別人相信你的經驗直覺判斷
對,我就是在說這個統計學的設計爛爆了
就算我沒讀過那兩萬本書,也可以知道這設計統計出來的只是一堆無意義數據
因為部分確實是可以用經驗判斷的

老實說一本叫做(暢銷書密碼)的書
他最大的重點根本就不應該放在如何寫書
而是應該去分析現階段最大的客群是誰,客群的需求為何
這才是統計學上應該要做的暢銷書密碼
而這本書內關於客群的性別、經濟狀況、社經地位、學歷、售價、頁數、書本大小等東西一個都沒有
說這是統計學根本侮辱
無名20/11/01(日)10:44:06 ID:C9YEKED2No.375106del
>>375102
再來談到裡面講的內容
小說題材組合那篇裡面說
「盡量以作者自己的人生經歷為範本,不要把讀者帶去你自己也沒去過的地方。」

挖幹,不就好厲害,講的好像以前沒人得出這個結論一樣。
露伴老師的名言都比這句印象深刻

情緒轉折那篇裡面談節奏
挖幹,好厲害,以前的作家都不知道寫作要帶動讀者情緒

人物塑造方面
「暢銷書的小說人物性格較果斷自信,能夠以自己的能力主動影響世界,而非如冷門小說人物般被動接受命運與世界的左右。」
對岸在那邊我命由我不由天都多久了,這本書2016才出版會不會太慢了點

基本上這本書在統計學上沒有多少用處
在寫作的建議上更是老生常談,稍微看過幾本寫作書的作者應該都會
不用把他看得那麼神,謝謝
無名20/11/01(日)10:58:16 ID:0RldK/LwNo.375107del
>>375105
這本書分析的是暢銷書的共同特徵
他們做了一個演算模型 然後透過驗證去驗證這個模型的預測準確率
暢銷書的客群就是會看書的人
他的分析包含了哪些題材銷量高哪些題材銷量低
那你說你要開發針對色情小說的客群
很抱歉 那恰恰是銷量不好的題材 這個系統一併幫你分析出這個題材的客群有多少了
並且根據電腦的演算法 格雷的題材並不能歸納為色情小說 色情的比例甚至比起一些非色情類的小說都還要低
然而一堆頻論員不是跳出來叫囂嗎?格雷就是色情小說啦
可見人腦的分析就會是會去無限放大他不喜歡的部分
這是電腦可以辦到但是人腦卻辦不到的事情
人根本就不是理性的 所以才會為了反對而去瞎扯一堆鬼話
無名20/11/01(日)11:28:21 ID:C9YEKED2No.375108del
>>375107
>他們做了一個演算模型 然後透過驗證去驗證這個模型的預測準確率
你搞反了,他們是已有數據去分推估一個模型而已,常見的射箭才畫靶
裡面提到的預測成功也是笑話啦,預測幾年前就出版的書能不能熱賣有什麼好囂張的
我還可以靠訴你上次的樂透號碼哩

至於哪個題材銷量好
我去看銷量榜的效果可能都比這個鳥研究好

>然而一堆頻論員不是跳出來叫囂嗎?格雷就是色情小說啦
K島上哪來的評論員啦,你以為這邊是什麼文青論壇嗎
格雷的本質就是擦邊球的言情小說而已,一直都是大眾題材
這本會在K島被笑的原因就只是因為他對島民很無趣而已
大多島民不是男的就是有30cm的鬼畜變態,言情小說比白開水還無味
無名20/11/01(日)11:45:20 ID:0RldK/LwNo.375109del
>>375108
>預測幾年前就出版的書能不能熱賣
書上就是說模型直接去預測新書得出的結果
預測準確率也都給你了
結果你一直在那邊扯射箭畫把
你要不是直接說他整個研究都是造假的啦?
>至於哪個題材銷量好
>我去看銷量榜的效果可能都比這個鳥研究好
自己說統計學要數字越大越好 結果卻說要看那種短期間的銷量
更別提你只是知道題材卻不知道實際內容的比例分配
你即使看了整本書 也根本不可能如此勤勞的去抓出有哪些題材占了多少比例 又有哪些另外的題材又占了多少比例
更別說是去放大自己的喜惡
要是看了自己不喜歡題材 恐怕又是一本暢銷書被埋沒 然後你肯定只會認為自己是對的
因為你要是感性的人你只會選擇服務自己的情感 然後才是事情的合理性
你這種性格就不適合當編輯 雖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編輯

好了啦 我知道你已經進入非理性模式了
人在自己的習慣性的思維被打破以前 通常都是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接受 或是跟著舊思維一起被扔進歷史的垃圾桶裡
所以我認為人類都是非理性的 更多時後犯下大錯往往都是人類自身的傲慢
不想被電腦威脅 不想被工業機器威脅 所以開始淨瞎扯蛋
編輯這個工作好像很浪漫但是反而不是那種感性的人適合的工作
當他們把自己的感性喜惡帶到職場中 就只會去毀掉整個產業而已
無名20/11/01(日)12:06:49 ID:NHez2SRYNo.375110del
>>375109
要不這樣吧
事實勝於雄辯,你用這套統計準則寫幾套小說出來
看看能不能大賣,順便印證這套理論實不實際

如果一套理論沒再現性,被人說射箭畫靶根本無可厚非
就跟自稱預言家的人年年都說有大災害,結果碰到今年有肺炎就說自己預言中了一樣
根本毫無說服力
無名20/11/01(日)12:20:41 ID:C9YEKED2No.375111del
>>375109
>預測準確率也都給你了
書中的預測準確率出來的方式
猜中率的具體計算是這樣的:
隨機選擇10%的上榜書和落榜書放在一旁作為待測未知書
用剩下的90%小說訓練機器,提取文本特徵,歸納出判據特徵
用判據特徵去判斷未知書是否上榜,記錄猜測的準確性

看懂了嗎,所有的樣本都是上榜書和落榜書,也就是早就已經出版的書籍,根本不是在預測新書
畢竟本書的根據是作者的博士論文,寫的時候也沒跟各大出版業合作
沒辦法在發售前拿到那些書的初版

>你這種性格就不適合當編輯 雖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編輯
我當然不是編輯,編輯會在這邊跟你講統計學原理嗎

好了啦 我知道你已經進入非理性模式了
人在發現數學不是每個人都學得起來時都得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接受

我推薦你去看一下統計學的書籍啦
不用太難,統計學概論看完再說

喔對順帶一提,這本書的作者後來還開了個作家諮詢服務
不過似乎也沒甚麼知名小說問世呢
無名20/11/01(日)22:00:05 ID:0RldK/LwNo.375116del
>>375111
問題是你那種統計方式有比他更好嗎?
他的這種統計方式是為了能同時預估系統本身的"預測準確率"
即使知道樣本是暢銷書跟非暢銷書 但是在輸入電腦以前電腦是不知道的 仍然必須進行預測 然後再去評估預測機率
這樣一來能得出兩個結論
一個是銷量高的書會有什麼特徵
一個是我抓出來的特徵是否能夠提升預測的準確率

你反對這種演算法 你說你支持統計學 結果你所支持的統計學方式卻是直接去看銷量榜
那你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就是暢銷的書有什麼特徵
然而你卻無法精確抓出怎樣的特徵才是真正對於你的預測是有幫助的
所以你看了銷量榜又能怎樣呢?你的分析方法能夠精確分析內容題材的比例嗎?
同時你也沒有一個系統去驗證你的那種方式的預測成功率有多大
你那種統計學方式才是射箭畫靶

搞形上學的人就是這種特徵 那種人從來就不能證偽自己的預測成功率
只能不斷給自己的缺陷各種圓謊 最後就是形成一個擁腫又自我欺騙的思想體系

就看看你說的話就好了
研究者即使知道書本身是否暢銷 但是在輸入電腦之前 電腦是不知道的
這樣做是為了讓電腦去抓出那些參數能提升預測率
然後你就說 作者因為已經知道哪些書能夠暢銷 所以他的研究就是射箭畫靶而沒有自我驗證
你為了反對這本書居然連這種話都說得出來
非理性的大腦就是能夠將事實扭曲成這種樣子 更別說搞什麼分析了
很多時候我們也經常看支持中醫的人 會說西醫也無法把病人治好 西醫也有很多盲區 然而你從來不會看他們質疑自己的那種形上學體系存在著多大的問題 多大的盲區
把人醫死了就說這是特例 我們也不是百分百 醫活了就說都是自己的功勞 卻從來也不知道真正的因果關係是啥樣的
無名20/11/02(一)08:52:10 ID:QCH1/xXENo.375118del
>>375116
>然而你卻無法精確抓出怎樣的特徵才是真正對於你的預測是有幫助的
別搞笑了,本書根本沒提出什麼"不為人知的"精確特徵
講的都是老生常談
這本書提出來的東西其他寫作書早就講完了,甚至他講的還不一定比其他書清楚

>研究者即使知道書本身是否暢銷 但是在輸入電腦之前 電腦是不知道的
>這樣做是為了讓電腦去抓出那些參數能提升預測率

好喔,看來你連機械學習的過程是怎麼來的都不清楚w
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射箭畫靶,如果沒有已經射出去的箭,他甚至無法開始分析

電腦對那本書是否在暢銷上其實一清二楚,因為機械學習的過程就是告訴電腦答案,然後讓電腦自己去得出公式或分類方式
本書所使用的KNN、SVM、NSC都是這一類型的
不懂的話自己去找資料

請注意我並沒有完全否定這套的統計的結論,他確實提出了不少文學上早已總結出的事情
某些面來說他用統計學應證了以前的人說的是對的

但這本書實際上就是噱頭大於實用的書籍
對於作家來說,他的用處並沒有比其他寫作書高

對於編輯選書的商業運用上,他的價值也不高
因為作者當初設定上的分類過於簡單粗暴,單純分為暢銷榜和暢銷榜外
導致離暢銷榜越尾端會越不准,甚至會忽略中低客群但仍賺錢的書籍
也沒有辦法預測銷售量來避免庫存山積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根本沒有實測過,我不覺得哪家出版社會信
作者搞的那個作家諮詢服務也沒什麼驚世大作出現
無名20/11/02(一)13:13:54 ID:9Lmkv1v6No.375122del
吐個槽
只有幾萬筆資料根本稱不上大數據吧
大數據起碼也要有個百萬筆資料
無名20/11/02(一)13:31:37 ID:WETyn7.2No.375123del
>>375118
他當然也有提到哪些是老生常談的部分
但是也有一些新的部分
大致上整理出來就是 題材的好壞和他在文本上的比例分析
角色的積極性 暢銷跟非暢銷角色的動詞以及傾向分析

以往許多書都強調每種題材只要寫的好都能保證有一定的客群
但這種長尾效應理論早就已經被徹底打臉了
想要靠發展冷門題材抓取客群 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商業舉措 只會增加無謂的庫存

還有阿 你就不用在那裡先丟出統計學術語增加自己的權威性 因為你有時候根本就是用這些學術資料在自打臉

你否定這本書統計學太過薄弱
但是你的那種看銷量榜的統計方式 只會去引人走入錯誤的研究方向
因為看暢銷榜這種直觀的統計方式 只能讓你去找出暢銷的書有什麼特徵
然後你就會去選那些出現頻率最高的特徵 而不是那些真正對你預測銷量有幫助的特徵
這樣你就進入了德州神槍手謬誤 那也就是你自己強調的誤區
這也是業界經常發生的事情 就是分析市場的時候只分析狹義的一小部分

還有好比說你建議分析要細化
你的那種統計學方式 是建議人們去找出一小群特定種類的書(那可以是冷門書)然後你去分析那些銷量相對高的冷門書的特徵
並且把他當成指標
實際上你已經陷入了德州神槍手謬誤 你只是去找你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已 所以你去找冷門題材書裡那些最成功的特例

好比說你這個人真的很愛色情小說 所以你就透過只分析色情小說裡的那些銷量最好的人 找出他們的暢銷特徵
卻沒發現這群人是處在整體市場的底端部分 你再怎麼增強這種特徵他們都是不可能往上竄的

你把統計學搞成了形上學 就不要跟我扯那些學術用語
無名20/11/02(一)17:06:39 ID:QCH1/xXENo.375124del
>大致上整理出來就是 題材的好壞和他在文本上的比例分析

這也是老套了,創作時不要塞太多主題不是基本嗎
比例分析也不是什麼重點,因為這機器是靠名詞在辨識這是不是主題
全部主題加起來佔不到50就只是代表大部分人是來看小說而不是設定集
至於題材容不容易賣座這點,隨便找個銷量榜都能和這本書有類似的結論

>角色的積極性 暢銷跟非暢銷角色的動詞以及傾向分析
這點大家早就知道了,你有看過哪個無病呻吟的文青書賣到千萬嗎

>以往許多書都強調每種題材只要寫的好都能保證有一定的客群
>但這種長尾效應理論早就已經被徹底打臉了
>想要靠發展冷門題材抓取客群 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商業舉措 只會增加無謂的庫存

好喔,看來你連商業都不懂了
出版商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賣暢銷書,而是增加總體利潤
任天堂都不敢喊從此只做三本柱了

>還有阿 你就不用在那裡先丟出統計學術語增加自己的權威性 因為你有時候根本就是用這些學術資料在自打臉
>但是你的那種看銷量榜的統計方式 只會去引人走入錯誤的研究方向

看不懂google一下就好,這東西不難
我的意思是對出版業來說稍微統計一下銷量榜
得到的結果跟這篇費時五年的研究不會差太多
而且這作者選書的方向就是從銷量榜來判斷

>實際上你已經陷入了德州神槍手謬誤 你只是去找你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已 所以你去找冷門題材書裡那些最成功的特例
不,你陷入幻覺了,我發這麼多篇從沒提過成功的特例
我只說這本書提出來的東西85%以上有用但早就被總結出來,大數據和AI解析書本只是噱頭
無名20/11/02(一)18:07:16 ID:WETyn7.2No.375125del
檔名:1604311636914.gif-(5 KB, 500x250)
5 KB
>>375124
他說的差異是題材而不是主題 你根本沒再看內容
一本書可以有一種主題 但是主要是以數種題材組成
比方一本偵探小說可以包含暴力 恐懼 犯罪調查 團隊關係 家庭關係 科技
這些題材以及他們在書中的比例會影響銷量

但是就算這個統計資料出來了又如何?
真的有人會在意嗎?
只是一堆人不斷否認這點而已
各種賣最好的 你們稱之為老套的題材 他總是出現在那裏很久了

這也就是一般創作者不會特別在意的部分
他們可以製造衝突 製造懸念 加強文筆
但是終究 藝術家有藝術家的風骨
所以當我們討論到為什麼能夠寫出暢銷書的人那麼少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他們有沒有察覺到的問題

創作者們可以用無盡的理由否認這種萬年老套的題材何以暢銷 但是他們絕對不會用那種方式去寫 他們就是要與眾不同
恰恰就是這種創作的態度 才會讓頂端的人 總是維持著那麼少的數量
大多數人只是死命抓著他們覺得能賣的冷門題材 說這是市場的問題 是文筆的問題 是運氣的問題
看到一群人拼命否認題材占比這點 其實讓大多數人都很放心

沒想到現在居然還有人相信長尾理論 這個理論早就已經被淘汰了
銷量尾巴的部分在未來只會越來越扁 追長尾的人都要死
無名20/11/02(一)18:45:46 ID:rQqk9iDwNo.375126del
>>375123
你學過樓上統計學君提到的統計學、演算法、機器學習任何一項科目嗎?
無名20/11/02(一)19:41:19 ID:QCH1/xXENo.375128del
>>375125
>比方一本偵探小說可以包含暴力 恐懼 犯罪調查 團隊關係 家庭關係 科技
>這些題材以及他們在書中的比例會影響銷量

書中以暢銷書舉例的部分也是說
主要的主題會佔據30%以上,剩下零散主題就是單純點綴
你是不是沒在看書

>創作者們可以用無盡的理由否認這種萬年老套的題材何以暢銷 但是他們絕對不會用那種方式去寫 他們就是要與眾不同
>恰恰就是這種創作的態度 才會讓頂端的人 總是維持著那麼少的數量
>看到一群人拼命否認題材占比這點 其實讓大多數人都很放心
說真的,我完全沒提到這部分,我是不知道為什麼你一直強調這個啦
但講實在話,你想多了,寫大眾題材但因為文筆和節奏爛得要死所以賣不好的作者才是主流
怕你對外語書籍不熟,所以我拿對岸網文舉例,最賣的玄幻永遠最多人寫,因文筆爛而死掉的到處都是
我是挺好奇你說的那一群拼命否定題材占比的人是在那裡遇到的
我根本沒看過啊

>沒想到現在居然還有人相信長尾理論 這個理論早就已經被淘汰了
>銷量尾巴的部分在未來只會越來越扁 追長尾的人都要死

沒想到還有活在網路時代前的人耶
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書籍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排名十萬以後的書籍。而且比例仍在增加中。
而暢銷榜的書籍大概只有前1萬名左右,大概只佔一半。只出這些書的話,營業額就直接砍半了。
這也是這本書另一個對出版業沒用的原因,因為他的統計來自紐約日報的排行榜,他公布的統計方式只統計實體店
無名20/11/02(一)20:32:08 ID:WETyn7.2No.375129del
>>375128
>>但講實在話,你想多了,寫大眾題材但因為文筆和節奏爛得要死所以賣不好的作者才是主流
>>怕你對外語書籍不熟,所以我拿對岸網文舉例,最賣的玄幻永遠最多人寫,因文筆爛而死掉的到處都是

偽統計學先生 你到底在供三小? 在你反駁了一堆有統計根據的資料以後
你就開始拿出沒數據基礎的直覺在那瞎扯
現在的文組都這樣幹事情的嗎? 就像中國共產黨那種整法 先把統計學事實扣帽子 摧毀掉 然後說他們的直覺才是正確的
你的統計學根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直覺觀察?

你說玄幻文就是玄幻題材 那你有分析過內文嗎?
你知道裡面有多少玄幻文是批著玄幻的皮 內容卻是包含其他題材?
這就是為什麼徹底拆解文本分析很重要 而不是光憑藉那種粗暴的分類法去進行分析 到頭來你只能得出又是文筆云云等玄之又玄的形上學結論
無名20/11/02(一)21:03:11 ID:QCH1/xXENo.375131del
>>375129
>偽統計學先生 你到底在供三小? 在你反駁了一堆有統計根據的資料以後
>你的統計學根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直覺觀察?

統計學的常識啊,這甚至不是很深入的東西
你口口聲聲喊我是直覺觀察,我看你的反應也挺直覺的
你到底知不知道作者是怎麼做研究的啊
除了喊形上學還是形上學,其實你才是形上學的專家吧
拿點根據出來好嗎
無名20/11/03(二)00:07:10 ID:GZNAL3tUNo.375134del
其實吧
這問題很簡單啊
校園系列的龍頭涼宮爆紅
編輯+作者就瘋狂出校園系列

SAO偽異世界爽文爆紅
就乾脆搞一大堆異世界爽文

現在編輯/觀眾喜歡看什麼
就跟風寫就對了阿

喔,純文學不算
那是在拚家世跟人脈的
跟現代藝術一樣
比起創作物本身的價值
更多的是名人效應
無名20/11/03(二)08:45:59 ID:3BMI/zaANo.375141del
>>375129
所以你沒學過統計學、機器學習、演算法,全憑一本書寫到的統計學片段無師自通,戰了真正學過統計學的人好幾樓,並且自信滿滿鑒定他是偽統計學?
無名20/11/05(四)01:14:48 ID:ieYSHbSgNo.375158del
洗板落水,你不是很愛用統計學嘴別人,問你讀過這科目沒有,秒變啞巴?
以前你不懂裝懂丟人現眼,會躲幾天再來板上繼續不懂裝懂
這次在這帖裝死改頂舊帖,可惜很明顯,板上大多談小說閱讀,就你專門嘴「文組理組中共文創補助編輯出版社」
你該感謝統計學君給你留面子,主談統計學,不怎麼揪住你其它寡陋言論打、委婉指出你天馬行空嘴炮,作賊喊捉賊
無名20/11/05(四)01:50:25 ID:3ySPlY1MNo.375159del
>>375158
別人搞的論文研究還有著作擺在那 你不是拿出更好的數據去反駁 只是搬出自己的權威說他的論文無用 更別提為了辯論還扯了一堆自相矛盾的話 那我還有啥好說的
無名20/11/05(四)21:13:05 ID:u/gUapkUNo.375177del
>>375159
我沒跟你討論過統計學,都稱呼那位教誨你的人「統計學君」,你是無能分辨,還是故意混淆,迴避問題?
我第一次留言,問你學過統計學沒,那時你可有話說得很,照常嘴統計學君不是嗎?你真將我當成他,當時怎麼不回答我問題,裝死到現在,反問人「有啥可說」,太晚太假
我來給你這人畫重點:你沒膽子承認沒學過統計學,有臉皮跟人嘴炮統計學
你不懂裝懂夸夸其談,反過頭批評其他島民論事形上學、「我覺得」、「我知道」……族繁不及備載
你在板上周經嘴炮「文組理組中共文創補助編輯出版社」,太浪費人才。建議你找軍方合作,將你的臉皮切片化驗分析製作,極可能促成本世紀最偉大的軍事防具發明,防核彈不是夢
無名20/11/06(五)09:03:02 ID:qI2OFInkNo.375181del
>>375159
沒什麼用跟錯誤是兩回事啊
真的那麼有用為何2016年就出的系統到現在還沒幾個人在用
認清一下現實啦 形上學大師
無名20/11/11(三)17:43:29 ID:BayPI91ANo.375226del
>>375181
是自戀大師
在他的腦中小劇場,世人皆醉他獨醒,永遠都是they的錯,不能領略他創新的寫法與真知
無名20/11/13(五)08:56:27 ID:AwZayWWYNo.375244del
這一篇怎麼還不沉下去啊
每次跳過這篇都要往下拉好久==
無名20/11/14(六)01:18:46 ID:SkfTanTENo.375250del
都同樣的題材在得獎這好像很正常
說不定那些獎的評審重複率高達八成
(感覺是文史學系的究極小圈圈)
就跟每年升學國文作文拿高分的看起來都差不多一樣啊
有點好奇為什麼評審們有這種的偏好
無名20/11/15(日)00:57:43 ID:o.OJEA12No.375253del
>>375250
可能評審很多是在家裡不被重視的中年男子吧
所以看到有人寫爸爸很偉大
心情就很爽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