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小說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SAGE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
1556272820610.jpg
-(86 KB, 496x700)
【輕評論】學園武鬥祭的泡沫與挽歌,評《學戰都市Asterisk》
無名
19/04/26(五)18:00:20 ID:LYS.X0CE
No.361332
del
《學戰都市Asterisk》(《學戦都市アスタリスク》,下稱《學戰》)是三屋咲悠所著、okiura擔任插畫的輕小說系列。從2012年發行至今,共計正篇十四卷、赫夜外傳《葵恩薇兒之翼》三卷,目前尚未完結。雖然沒有明確的資料證實,但《學戰》在MF文庫J顯然享受到了比較高規格的待遇,2015年一口氣承諾並兌現了兩期動畫與遊戲改編。《學戰》的風評一直比較微妙,人氣也沒有達到預期,但我依然認為《學戰》是一部值得重視的作品。以下,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學戰》的前世今生。
1. 給舞臺打上腳燈
作為一部“約稿”意味大於“投稿”意味的作品,《學戰》的存在必然有其目的性,而且這一目的要比單純的“火起來”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在我看來,《學戰》的目的首先是對標《魔法禁書目錄》。
《魔禁》無疑是一個時代奇跡。儘管有著初期行文生澀、設定繁瑣、形象單薄、劇情淩亂等顯而易見的缺點,但逆向思考一下,一部硬傷又多又明顯的作品,究竟是如何贏得如此龐大的銷量、眾多的粉絲與(相對來說)還不錯的名聲呢?先發優勢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不過先發優勢無法複製,因此有必要看一些更實在的問題。
在我看來,盤活整個《魔禁》,把各個缺點的負面作用抑制到最小、甚至反轉為優點的點睛之筆,是“學園都市”這個舞臺的佈置。學園都市對比各種日常或非日常的校園題材作品,不僅僅是空間上大了點,人多了點,而是有更本質的區別。
先看規模。假如我們把“學園”當作舞臺的基本單元,那麼學園都市無疑是一個二級結構。學園往下可以細分出“班級”,但班級的規模實在太小了,幾乎不可能容納一部中篇作品。只涉及兩三個角色的一卷完作品還好,篇幅再長,不要說人物關係了,就是這麼些人,一間房子都裝不下。哪怕《碧陽》這種開局五張嘴,內容全靠編的作品,在很多情況下也有必要走出房間轉一轉。
學園都市是由許多學校組成的,但學園都市大於所有學校的簡單疊加。當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後,自然而然地會出現許多附屬設施,包括但不限於安保、後勤、商業等相關方向,從而產生了一大批屬於學園都市而不屬於某個學園的角色。更關鍵的是,許多不一般的學校聚在一起,必定有外在的原因作為“第一驅動力”,而這個第一驅動力又會與學園都市的上層建築掛鉤,由此就能設計許多覆蓋整個學園都市的大事件,以及引出作品的“黑幕”。
《魔禁》的學園都市,第一驅動力來源比較複雜,因為《魔禁》是一部摸著石頭過河的作品,需要不斷追加設定。但“來自魔法側的陰謀”還是能大致說明問題的。
《學戰》的設定要從容一些,畢竟上面有人。簡單描述一下前因:天災(也可能是人禍)“落星雨”帶來了新能源“萬應素”,引發世界格局的劇變,控制新能源的幾家寡頭建立了新秩序;同時還產生了超能力者“星脈世代”,可以直接運用新能源去做這樣那樣的事。為了有效控制這些星脈世代,順便掙錢,六家寡頭各建一所學校,組成了學戰都市“Asterisk”。簡明的設定裡蘊含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大道理,同時為秩序的維護與破壞設置了許多關節。
相比之下,同時代的《銃皇無盡的法夫納》雖然也有風格相近的設定,但格局完全沒有展開到社會的角度,只是簡單地弄了個“一定年齡以上就會失去力量”來強行把故事鎖定在學校、學生身上。雖然也算是能自圓其說,但格局太小,導致後期的展開乏力。
再下降到人物的層面。學園都市體系的優勢在於,可以靈活地在任意兩個角色之間連線。人物關係想怎麼建就怎麼建,無論是在學園內才認識,還是入學前就認識,于情於理都說得通。上條當麻在學園都市里溜達了一兩年,有名有姓的人認識了得有小一百個。即便去掉上條牽的主線,去看看其他分支劇情,一樣會有好幾個暗部打得有來有回。鏡頭移到哪,哪裡就有戲,絕對不會陷入沒東西可寫的尷尬處境。
《學戰》充分利用了這個優勢,星武祭與天霧遙兩條主線串起了絕大多數登場人物。在開後宮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羈絆。比如說尤莉絲和奧菲麗婭、克勞蒂雅和列緹希亞、天霧和蓮城寺柚陽的關係,就在不止一處劇情裡發揮了關鍵作用。
有一個說法叫“六度分割理論”,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過六個人就能認識全世界的任意一個人”。當然這個理論基於世界人口的數量級,放在《學戰》裡面,一個仲介足夠。照著這個思路,就可以得心應手地添加新人物了。
綜上,學園都市是一種“有界無限”的體系。在設定上,學園都市體系看似有一個固定的邊界,但邊界圈起的範圍對於輕小說太大了,以至於窮盡整部作品也難以踏足每一處、結識每一人,從而作者可以向其中任意添加並利用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要素,而不必太擔心這些要素相互矛盾。由此,作品內容得到極大豐富。
原文鏈接:zhuanlan.zhihu.com/p/63269157
無名
19/04/26(五)18:01:29 ID:LYS.X0CE
No.361333
del
2. 好用的就要一直用下去
雖說要素眾多,但若沒有清晰的故事主線,作者和讀者都容易手忙腳亂。不要說《魔禁》的主線不明確也沒事,這正是《魔禁》作為先行者不可複製的一部分。業界可以容忍《魔禁》這麼做,不意味著後繼者胡亂操作也能被容忍。下面,我們來梳理《學戰》的整體思路。
像《學戰》這樣的作品,顯然不是日常系,但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武戲”。私以為,依據是否有超能力戰鬥要素來區分作品,實在過於膚淺,很難反映作品的框架結構。要是兼顧簡易性與準確性,倒不如依據是否存在“校園”來分類,把輕小說分為“校園系”與“其他”。
校園系作品的省心之處,自然在於目標讀者都在上或者剛剛上過學,從而有許多資訊都是不證自明的,可以直接默認讀者都懂。同時,學校本身也是個省心的地方,同學之間不會有太多利益糾紛,學生與老師之間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上下級,氛圍相對比較輕鬆。最後,學校往往附帶“成長”的意味,暗合了不少輕小說的主題。
而當校園與“武戲”結合的時候……事實上並不會發生什麼質變。該聽課的還是要聽課,雖然武戲裡不怎麼描寫上課,但是仔細想想,日常作一樣不會重點寫上課。非日常作只是用武打填充了日常作的一些技術性環節而已。
但是,學校同時還意味著秩序。秩序意味著普通學生不可以像《狼與香辛料》那樣跑來跑去,校園生活也不可以像《BAD事件簿》那樣動不動就死幾個人,主角的人生發展更不可以像《魔彈之王與戰姬》那樣占山為王——至少故事前中期不可以。這與“超能力戰鬥”看起來是衝突的。
解決辦法倒不難,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賦予學生們第二重身份。比如說《緋彈的亞裡亞》的學生同時還是武警(所謂“武偵”),《絕對雙刃》、《IS》、《魔裝學園HxH》的學生同時還是特種兵。外推一下,甚至《便當》也可以歸入此類。這種操作的優點是平易近人,可以把校園類和非校園類作品的省心之處合併在一起;缺點是太平易近人了很容易導致寫不深。由於與本文關係不大,此處就不展開討論了。
第二種是把超能力戰鬥約束為某種可控的形式,也就是化戰鬥為“運動會”。運動會是日本ACG作品裡極為常見的組織結構,像什麼籃球足球、圍棋將棋之類的動畫和漫畫,可以說是車載斗量,能拿來學習的優秀作品也是數不勝數。而到“超能力戰鬥”這方面,什麼科幻奇幻玄幻,不要說日本了,全世界的優秀作品都有滿坑滿谷。兩者結合一下,用運動會的骨架支撐起超能力戰鬥的皮囊,就構成了“學戰式”輕小說。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省心的1+1=2,難道直到2012年才有人想到嗎?
顯然不是。
僅以《學戰》所屬的MF文庫J論,先前就有《機巧少女不會受傷》、《精靈使的劍舞》等熱門作品採用了“學戰式”結構。《機巧》的“華爾普吉斯”與《劍舞》的“艾蕾西亞”都是運動會導向的學校,明確要求學生們參加“夜會”或“劍舞祭”以證明自己的優秀。甚至,《機巧》是二人搭檔,《劍舞》是五人組隊,這都可以說是鳳凰星武祭與獅鷲星武祭的雛形了。
可惜的是,《機巧》與《劍舞》在中盤就早早地改弦更張了。《機巧》還沒打幾場比賽就跑去打運營方,《劍舞》則是陷入了與蕾斯提亞相關的陰謀中。我不覺得打運營方不好,對蕾斯提亞也沒有什麼意見(而且她還是《劍舞》裡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但是,一旦開始改弦更張,就意味著先前中規中矩的劇情結構以後不能再用了。你都把運營打了,自己下場比賽還有什麼意思?所以說,《機巧》與《劍舞》顯然沒有充分發掘運動會體系的潛力。
至於具體原因,我推測是作者在開坑之初沒有規劃好作品長度,從而導致格局不夠大,單純地打比賽很快就會淪為同義重複,不得不趁著觀眾還沒看膩的時候掀桌。當然,也有可能是壓根沒意識到運動會體系的省心之處。
根紮得足夠深,上面就不容易晃。為了確保運動會能當成作品的主幹,就得保證設定鋪得足夠開、戰鬥細節寫得足夠好,從而給讀者一個陪你把同一件事折騰十幾卷的理由。《學戰》做到了第一點,一年之後的《落第騎士英雄譚》做到了第二點。
無名
19/04/26(五)18:02:34 ID:LYS.X0CE
No.361334
del
3. 難容之敵
《落第》常常與《學戰》擺在一起討論,因為這兩部作品都在2015年10月播出動畫,都是非日常學園-武鬥運動會題材,女主都是紅發(嚴格來說史黛拉偏粉色,尤莉絲是所謂“薔薇色”),男主的能力都很像(天霧的五分鐘,黑鐵的一分鐘),男女主都在故事的第一天以頗為神似的方式初次邂逅。
最晚從動畫播出開始,就常常有《學戰》與《落第》哪個更出色的討論。雖說許多人很避諱兩部作品之間的比較,但是講道理,如果連《學戰》和《落第》都不能拿來對比,那就不存在可以相互比較的兩部輕小說了。
一個前提是,《落第》出書比《學戰》晚一年。時間差讓《落第》在品質上佔便宜,而《學戰》在法理上佔便宜。
《落第》的設定相對偏浪漫一點,大家總的來說還是相信靠“個人實力”就能解決問題。如果說《學戰》是“政治寓言”,那麼《落第》就是“政治童話”了。只是《落第》作者海空陸的思想有一些危險,需要讀者用理性去淨化。
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學園都市”,但《落第》的舞臺也由多個(7+1)學園組成,學園之上自然會有更高級別的組織。除了七星劍舞祭本身,與多出來的攪局勢力勾心鬥角也是《落第》的重要線索之一。《學戰》似乎學到了這一點,在十三卷緊急追加了一兩個新財團,算是在形式上跟《落第》對應了。
不過《學戰》其實完全沒必要在這種細節上效仿《落第》,《學戰》對學校區分度的刻畫比《落第》強多了。阿勒坎特追捧科技,嘉萊瓦多思道貌岸然,雷沃夫崇尚暴力,界龍走中國風,葵恩薇兒跳過比賽結果直接掙錢,只有星導館除了出主角之外沒啥特別之處。更妙的是,在這一重區分度之上,不同的個人又有著迥異的性格,從而在學院的特色上又疊加了二重反差。比如說,弱不禁風的阿勒坎特也有肉身上陣的大博士(物理),凜然正氣的嘉萊瓦多思也有明顯混沌邪惡的黑騎士,狡詐粗暴的雷沃夫也有碎星和叫炎這種裝逼慣犯,奇葩聚集的界龍也有正常人趙虎峰,儀態萬方的葵恩薇兒更是有美奈兔這種生死看淡就是要幹的壯士。相比之下,《落第》的陣營與人物區分度做的就非常不理想,幾乎所有選手都是大大小小的黑鐵,只有參數上的差異。
寫好這種“路人”或者叫“反派”對運動會來說非常重要。運動會題材的特色,或者說優勢,是絕大部分形式上的“反派”都可以得到正名。反派,看字面含義是跟主角作對的人。可具體到運動會框架裡,與主角同台競技的對手理應是同等的、甚至更高尚的人。賽前風度翩翩,場上火力全開,台下惺惺相惜,是運動會題材的正道。像動畫《天才麻將少女 • 阿知賀篇》就用了大量篇幅去塑造主角團隊的對手們,所以常被戲稱為“阿里山篇”。
正道省心,《學戰》和《落第》當然不會偏離正道。依運動會的標準,《學戰》以席爾薇雅為分界線,與男主的距離比她更遠的就可以算反派了。反派的落筆要求少而精,兩三次登場就能讓讀者在心中勾畫出她們的人生軌跡,從而自行想像在作中世界的無限的可能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為了科學理想而擁抱瘋狂的艾涅絲妲和希爾妲,為了精進武道而追求極致的武曉彗,玩世不恭、深不可測的老范,姐妹情深的依蕾奈與普莉熙拉,智障少女歡樂多的露薩盧卡,笑裡藏刀(但沒開刃)的夜吹,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雷士達……以上這些人加起來大概能跟為了減肥而修煉劍術卻意外成為世界最強的愛德懷斯五五開吧。
對戰鬥的描寫是所有戰鬥系作品不可能回避的核心課題,而且直接決定作品的品質。在這一點上,《落第》完爆《學戰》。盡我所知,單純評判兩人打架的過程描寫,《落第》可以碾壓一切其他輕小說,甚至拿到長於此道的中國武俠小說裡,都有機會擠個位置坐坐。如果說《學戰》是特化版的《魔禁》,那麼《落第》就是特化版的《學戰》了。
不過換個方向思考,《落第》既然這麼牛逼,那《學戰》被《落第》完爆不算丟人吧。在輕小說的範疇之內,《學戰》的戰鬥描寫也能排到中上等水準。只是看過動畫之後,我還是不得不承認《學戰》動畫對打鬥的表現力比小說要強一點。
無名
19/04/26(五)18:03:30 ID:LYS.X0CE
No.361335
del
順便一提,這兩部作品裡都有“全域資源”的概念。
全域資源的存在導致以奪冠為目的的選手不可以在單獨的一場比賽中傾盡全力,而節約資源就必定令本來可以穩贏的局險象環生,從而增加了比賽的策略性。同時,下位選手有機會利用上位選手在資源上的弱點,一舉翻盤,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
《落第》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全域資源,自然就是黑鐵能力的冷卻時間了。冷卻時間的存在,加上被賽程針對,使得黑鐵在一些對陣中處於無法使用能力、甚至比平時更弱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怎麼打,就非常值得期待。
《學戰》的花樣則更多。像克勞蒂雅的所謂“預知未來”,那可真是字面意義上的“全域”和“資源”。每三天給潘朵拉續一秒,所有跟她作對的人都在算她能力的存量。以及,《學戰》裡時常涉及各種克制,因此“資訊”本身也是一種資源,想要爭冠的選手都傾向于把自己的新技能儘量往後藏藏,只不過為了藏絕招而陰溝翻船就丟人了。更有甚者,獅鷲星武祭裡“最多允許兩名選手棄賽”這條規則製造了一個隱藏的全域資源,而意識到這一點的狠人真的會去利用,比如說綺凜就拿命換了半決賽的勝利。
《學戰》的外傳《葵恩薇兒之翼》寫得相當棒,可以把她與《落第》的差距稍微拉近一點。正篇的獅鷲星武祭有個硬傷:主角們都太強了,難以體現團隊戰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而若宮美奈兔與她的小夥伴們全都有致命弱點,必須靠團隊協作來展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更何況克勞蒂雅一句話就召集起了一支隊伍,大家除了起名之外沒什麼爭議,儘管有第六卷的波折,但讀者肯定不會懷疑五位主角要全員參賽。而赫夜外傳是從零召集隊伍,武力整合與情感建設起頭並進,非常規範。結果也頗為真實——沒贏。
3.14 間章
假如你讀到這裡,還沒有意識到本文是通過對比《學戰》與其他作品,來闡釋《學戰》的特點,那麼我建議你先停下來,重頭再看一遍。
無名
19/04/26(五)18:05:13 ID:LYS.X0CE
No.361337
del
檔名:
1556273113975.jpg
-(298 KB, 720x2155)
5. 然而,情況稍微有些不妙
老規矩,預測一下結局。90%尤莉絲End,10%後宮End。《銃皇》裡的菲莉爾提到“外國文化下的一夫多妻制”,不過她說了不算數;尤莉絲在第六卷受到了類似的暗示,不過她不一定同意。不管怎麼說,結局其實並不重要,反正大概就是那麼個意思,你懂的。
《學戰》是“學戰式”輕小說、或者說“運動會式的非日常校園系”輕小說的集大成者。能走到這一步,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九十分靠文庫方的大力支持。不是看銷量不錯才大力支持,而是剛提筆就已經開始大力支持了。像什麼兩期動畫兩部遊戲之類的不提,光是允許作者不緊不慢地鋪開如此廣闊的設定,在這個時代就已經很難得了。你敢想像一個新人說要寫運動會,結果前兩卷壓根沒開打嗎?連老司機海空陸都沒有這種操作。
本文反復將《學戰》與其他作品相對照,梳理起來龍去脈,意在證明《學戰》這部作品是“可生產”甚至“可複製”的。在這層意味上,《學戰》是輕小說業界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產物,是輕小說界的弗蘭肯斯坦。當然,個人的奮鬥也不應一概否認,換個作者來進行同樣的操作,也許就會得到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作品——只是作為弗蘭肯斯坦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假如你不反感此類作品,那麼我推薦《學戰》和《落第》兩部作品中至少讀一部。若你也像我一樣非常喜歡《學戰》,你還可以嘗試以下幾部作品:
混沌版《聖樹之國的禁咒使》
惡墮版《漆黑英雄的一擊無雙》
滑稽版《三千世界的英雄王》
遺憾的是,大哥不笑二哥,與戀愛輕喜劇一樣,校園/非日常系作品也在絕贊衰退中。此類作品往往要有長篇幅才能發力,長篇幅又依賴大投入乃至動畫化。而發力之後到底效果如何,很難說。《學戰》儘管水準尚可,商業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儘管校園/非日常系一度是MF文庫J的工作重點,但從《學戰》至今,MF文庫J都沒有再去扶下一部同類型作品。同時,作者自己也公開表示對《學戰》的熱情已經消退了,《學戰》似有爛尾或草草完結的可能。
技法的高度完善之日,卻也是退潮之時。當作家們終於吃透作品該怎麼寫的時候,才發現這種類型已經過氣了。
這或許就是輕小說,乃至一切流行文學背負的詛咒吧。
無名
19/04/27(六)10:11:27 ID:4y7kAk4w
No.361374
del
檔名:
1556331087465.jpg
-(280 KB, 1920x1080)
我居然花時間看完了
看到那麼多字不想讀
稍微提起一點興趣
有時間補動畫幾集看看吧
無名
19/04/28(日)17:39:58 ID:aVVxsLhs
No.361453
del
又是那個貼了一大串長文可是自己不說話的知乎廚
無名
19/04/30(二)11:35:45 ID:whnsvXl2
No.361510
del
啊 難得看到有人喜歡學戰呢
>361453
>又是那個貼了一大串長文可是自己不說話的知乎廚
這樣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無名
19/04/30(二)20:20:18 ID:Lfx3szZo
No.361525
del
>>361510
回文記得SAGE
沒人想看垃圾農場的文...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