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553942299794.jpg-(19 KB, 450x312)
19 KB
武俠心理學亂彈:金庸式男主是怎樣煉成的無名19/03/30(六)18:38:19 ID:i2HixelENo.360610del
第一次意識到”金庸男主都差不多“這個念頭,是在初中看倚天屠龍記時。萬安寺夜會張無忌之後,范遙滿心歡喜,心想這個教主年輕有為,武藝高強,又為人俠義,但就是有點婆婆媽媽,不夠心狠手辣,未免美中不足。這句話可以說包含了張無忌這個紙板人物的全部方面,也是作者為其歸隱結局立下的一大flag。

但仔細想想,恐怖的事就來了,範遙一句話概況的不僅僅是張無忌,還包括金庸筆下一大票男主的形象:郭靖、張無忌、段譽、虛竹、令狐沖、袁承志、陳家洛、狄雲、石破天……年輕有為,武藝高強,為人俠義,婆婆媽媽,無一不符!那時我才意識到,自己潛意識中一直覺得這些個男主其實就是一個人,不過是穿了不同的馬甲穿越到不同的劇本裡。雖然嗜好、經歷、家庭背景有所不同,但三觀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狄雲如果生在少林寺就成了虛竹,智商再低一點就成了石破天,袁承志穿越到清代就是陳家洛,在元代則是張無忌。以上幾位,加上好酒和痞氣就是令狐沖,加一些書呆情聖之氣就是段譽。

而他們的共同之處,即所謂的魂,就是“特質”(Trait)的組合了。在心理學中,特質指隨時間或情境的改變而能始終保持一致性的特徵,也就是所謂的“本性難移”。不管有多少點綴式的嗜好與個性,這些男主的三觀都驚人的一致:1. 俠義:鋤強扶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經常把他人利益至於自身安危之上;2. 仁慈:打壞人從不下殺手,常被人以怨報德對卻總對他人報之以德;3. 淡泊:淡泊名利,毫無野心,成就動機極低,常常滿足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完全靠主角光環升級;4. 隨和:性情溫和而決策力不足,缺乏主見和規劃。

為什麼金庸會用如此同質化的方式創造主角呢?個人認為有三大理由:

一是方便戲劇性情節的展開。傳奇類的劇情需要有戲劇性,按好萊塢的傳統,就是讓一個人掉出日常生活軌道,不斷走進生命中“岔道”的人,由此開始一段傳奇。以段譽為例,身在王家,勤奮學習,繼承大統,走完人生贏家之路是他的主幹道,而莫名其妙地捲入江湖紛爭則是岔道。而情感充沛的人比理智而有規劃的人更容易掉進“岔道”。為此就出現了很多手賤的男主,因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被捲入是非之中,如段譽騎黑玫瑰救木婉清,虛竹亂點珍瓏救段延慶,茅十八怒鬥朝廷鷹犬(把韋小寶帶入岔道)等等,換言之,這就是主角特質中的“俠義”(親社會性)。所以行走江湖,遇到有人明明武藝低微卻非要多管閒事強出頭不可的千萬不可小覷,這人不是龍套就是未來的主角。當然作風謹慎,思維理性的主角也是有的,但這樣多多少少要考驗下作者的功力,因為事實上沒有人能駕馭智商遠超自己的角色,熱血無腦的角色在無形中大大降低了作者的壓力。

二是出於政治正確的原則:好人不殺人。好萊塢電影中,英雄從來不會殺人,如果一定要壞人死,他多半會死於場地的大爆炸,留給主角一段跑酷鏡頭,或暗算主角不成,被自己的攻擊/招數/毒藥/炸彈/背叛的屬下殺死。由於英雄的不作為,催生了一系列橋段:就是英雄在最後關頭饒恕了反派,而反派卻恩將仇報,意欲偷施暗算,最終莫名其妙地死於各種不可抗力。金庸的小說同樣如此,為此成就了主角的一大品格:仁慈,可以在不觸犯主角政治正確的情況下除掉阻礙劇情的壞人。

讓我們看看倚天屠龍記中的壞人,朱長齡朱伯伯。他把張無忌逼入山洞,讓他學成了九陰真經。若干年後,張無忌神功已成,準備出山。這時朱伯伯的任務就完成了,需要除掉。因為如果繼續做壞人,一旦活著出去,張無忌的身份會很快暴露,這樣就破壞了張無忌隱姓埋名重獲認同的套路,和武當七俠相認的衝擊感也沒有了;如果他想被洗白為好人,那就更不可能了,洗白的通常限於有高層次犯罪動機的壞人,如保家衛國、報仇雪恨(如謝遜和蕭遠山),像朱長齡這種為私利當壞人的反派有何價值呢?如果當真洗白,如何處理他的女兒義兄等一家子反派?這不是為光明頂主線旁生枝節麼?

為了保持小說節奏緊湊,張無忌需要儘快上光明頂習得新技能,和重要人物產生交集而非在龍套上耽擱章節。想到這裡就感受到作者的磨刀霍霍。按照張無忌的“好人”設定,他不可能殺了朱長齡,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朱長齡被自己害死。於是接下來的情節就是教主不計前嫌與其和解,再被朱長齡背叛,由此開始進入主線。而朱伯伯則因貪圖秘笈結果被卡死在岩洞中。這樣一箭雙雕,既除去了阻礙情節的反派,又維護了主角偉光正的形象,查老爺子才是真正的殺人於無形呢!
無名19/03/30(六)18:40:53 ID:i2HixelENo.360611del
三是為了減少對歷史格局的影響。金庸的小說不同與古龍,常常建立在歷史色彩濃重的背景之中,如書劍恩仇錄、鹿鼎記的反清複明運動,天龍八部直至倚天屠龍記的宋遼、宋金、元明之爭。英雄人物再強大,也不能改寫歷史。為此,主角常被塑造成淡泊名利而隨和的形象。淡泊意味著主角缺少成就動機,不會主動追求高位,也就減少了對歷史的介入;隨和則對應大五人格理論中的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這讓主角缺乏支配欲,隨遇而安,更願意選擇獨善其身,而非把自己俠義、仁慈的政治理想推向天下。為此陳家洛不能是一個強勢的主角,因為歷史讓他註定鬥不過乾隆;張無忌也不能是一個積極進取有政治抱負的青年,否則他一身神功再加無上聲譽,怎麼輪得到朱元璋登場呢;袁承志更是如此,作為中原反清領袖,存在感足以改變歷史,使這個角色在清軍入關的背景中處於極尷尬的地位,為此只能以心灰意冷隱居山林為由讓他退出歷史舞臺。至於最有入世精神的郭靖,也只是被安插在襄陽絞肉機做一些打打殺殺的工作,和其它主角一樣遠離了政治頂端,也未能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

綜上所述,出於的劇情的種種遷就,金庸批量造出了這麼一批男主:他們在道德上有著極高水準,有時甚至到了迂腐的程度,卻都沒有雄心與支配欲,和自己的絕世武功毫不匹配。這種不思進取甚至能遷移到他們的武功上,郭靖除外,其他男主似乎對武學之道都缺乏求知探索的願望。虛竹、石破天等單純為了劇情而練武,張無忌因為難學就將乾坤大挪移最後一層扔掉不練,段譽甚至絲毫沒有練武的意願,只能靠算卦、人體圖譜、他人來送等間接方式來成為高手(真是苦了作者)。最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武學大師都對武學傳承毫無興趣,自己學得的傳世秘笈經常被草草埋掉或扔掉,對毀棄了先輩無數年的心血毫不顧惜。想想看,假如當今世界的人類如此對待前輩的學術成果,科技的發展必定大大延緩,(玻爾讀完了普朗克的量子論假說,一時深感精妙無比,但讀到關鍵之處仍有幾句無法通透。但他自忖“天地尚無完體我何可人心不足,貪多務得?”,於是對那普朗克前輩的秘笈深鞠一躬,動手埋在了院中的螞蟻窩裡)所以清代後武林衰微也是情理之中。

在意志力、進取心、領袖才能等方面,主角們的能力似乎還比不上普通人。最讓人稱奇的是碧血劍中,袁承志觀遍中原百姓在明軍、闖賊和辮子兵輪番蹂躪下的慘狀,居然得出了:“國內環境太過惡劣,我們還是集體移居海外”的結論。身為袁崇煥之子和八省盟主,中原武林領袖,袁承志在完全沒有嘗試過鬥爭的情況下一走了之,認慫速度如此之快,令人愕然。在孩童時袁承志為救過小姑娘而勇鬥成年惡人,但武功大成後卻對全國百姓棄之不顧。或許是因為,在他看來,只有眼前遭殃的人才值得拯救,地圖上的生靈塗炭只是個統計數字?又或許,二十多年的人生中他只學會了用武藝解決問題,為此自認力有未逮而黯然離去?某種程度上說,作為一個民族領袖,他是不稱職的,但作為一介草民,他恩怨分明,有情有義,俠者之名,當之無愧。可惜的是,袁承志始終以百姓而非領袖的標準約束自己,更準確的說,也是因為金庸作品的語境容納不了衝破命運的決心,為此造就了許許多多袁承志式的草民英雄。淡泊名利和逃避責任,兩者能否功過相抵?成了主角還能不能以普通人的身份要求自己?這成了對金庸筆下每一個袁承志式英雄的疑問。

不過,連我都想到的問題,金庸老爺子自己肯定早已心如明鏡。早在碧血劍中他就說過,袁承志不是主角,真正想寫的是袁崇煥和金蛇郎君,這兩個在小說中從未登場過的人。正如主流文學中的很多作品一樣,主角只是一個POV,作者通過他們的眼睛向讀者展示小說中的世情萬物,再通過他們的俠骨柔腸和絕世武藝解開一個個謎團,將懸疑大白於天下。比起紙板化的主角,金庸最豐滿的人物多數是配角,如何紅藥、蕭遠山、謝遜、楊瀟、紀曉芙、黃藥師、林朝英、段延慶等等,遠離了道德束縛,他們呈現出了更本真的色彩。

最後,有幾位主角沒有被歸到以上範本中:楊過、蕭峰、韋小寶。這三人的創作順序由遠及近,對傳統主角四特質的顛覆已越來越多。到了鹿鼎記時,韋小寶已經全然脫離了傳統的“俠”形象,金庸為此表示主角有惡行,並不代表作者鼓勵惡行,可見在這部封筆之作中,金庸已經完全擺脫了“主角不能作惡”的政治正確束縛,得以在新的境界中一展才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15ceae0102vjvs.html
神雕俠侶:並不驚世駭俗的叛逆之戀19/03/30(六)18:44:23 ID:i2HixelENo.360612del
神雕俠侶的創作初衷之一是想塑造反傳統的主角形象:男主缺手,生產價值受損,女主非處女,生育價值貶值,兩人年齡差奇特,有師徒關係,都不受主流歡迎,被稱為叛逆。

但我認為這個設定太過於刻意了,通過種種外在設定彌補內涵的不足:因為在思想觀念層面,兩人的想法並沒有深層次的共鳴。

同樣是叛逆,楊過的反叛更多源自個性與早年經歷。在與權威鬥爭的環境下成長,他體現了強韌的戰鬥精神,體現在思維上不輕信於人,對嘴遁免疫;行動上不輕易妥協:不能力取就智取,即使面對與自己實力差距巨大的敵人也不減攻擊性,小時候被二武欺負,少年時遇上金輪法王都是如此。

而小龍女的反叛則是因為宅家太久社會化進程受損,根本不瞭解外界規則所以不認同,比如在外拿東西吃不給錢,不是因為反市場經濟,而是沒接觸過貨幣。那小龍女本質上是一個反傳統思維的人麼?我覺得不是,比如一旦知道自己和楊過的婚姻不受支持了居然自動接收了這個設定而出走,在絕情谷更是糊裡糊塗地願意嫁給公孫止,在自我意志的堅定程度上和楊過有很大不同。

所以說小龍女更像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善良癡情,有點外強中乾,除此之外似乎沒什麼優點了。從開頭少年楊過的眼中首次登場,小龍女隨著劇情的發展一點點由姑射真人變為正常人再變為道具。我覺得這個過程實在是太無聊了。

而與其相比,楊過充滿好奇、喜歡社交、充滿奇思妙想,這些都是小龍女所不具備的。我實在難以想像這兩個人在一起說話時有什麼共同語言。我認為正是因為想不出,金庸才讓這兩人離多聚少,防止出現相對無言的尷尬場景,一旦有必要的對話都是關於練功、解藥、療傷、對抗來犯之敵之類的急迫問題。雖然沒有統計過,但我堅信楊過和許多主要角色的對話字數都比小龍女多。

那小龍女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推進劇情的任務工具,在適當的時候出走、受傷、中毒、失蹤引發主角行動。

可以嘗試把小龍女換成某個任務道具,會發現劇情毫無違和:獲得小龍女——尋找小龍女——救治小龍女——等待小龍女再臨……楊過 怒風在終南山的薩格拉斯之墓中發現秘寶林朝英的頭骨,他通過秘寶修煉兩年後獲得了傳奇力量。但他與秘寶間的力量結合受到了長者郭靖 暴風與黃蓉 花語者的阻撓,儘管楊過憑藉秘寶的力量打退了污染者 金輪法王及其門徒的進攻。混亂中秘寶被無情峽谷的園丁王者 公孫止獲得,於是楊過又踏上了征討無情峽谷的旅途……所以這個套路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時髦,從尼龍根的時代起,千百年來勇者鬥惡龍,奪公主,便是在重演同樣的劇情。

結果是什麼,楊過有了很大成長,他由憤世嫉俗的青年成長成了接受現實的,有擔當的可靠男子,繼能雷霆行事,又有中年人心思縝密的一面。他有過許多與異性接觸,乃至選擇配偶的機會。與年輕時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有了非整合性的思維,可以容納不那麼非黑即白的世界。

而小龍女卻看不出什麼成長,十六年後像一個道具一樣被楊過挖了出來。就像楊過說的一樣,過兒老了,姑姑沒變。這種沒變是物理上的,滿足了永遠偏好二十歲女人的直男癌心理,也是精神上的:一如既往,小龍女對世界上任何人都冷漠無感,但對楊過莫名其妙地忠誠而無條件服從,除了楊過以外的沒有什麼值得一道的生活。
無名19/03/30(六)18:44:57 ID:i2HixelENo.360613del
所以楊過與小龍女間相配麼?可以認為是相配的,小龍女被由最初的高冷形象轉變成了楊過的鄰家女孩,而楊過也被發展出了憤世嫉俗情願隱居的性格來與小龍女相配,與年輕時大相徑庭。

但不吐不快的是,這個兩個人間的故事實在是太無聊了,我只看到了同病相憐的兩個苦逼主角,看不出他們有何靈魂相通之處,有什麼非在一起不可的理由。

什麼是理想的愛情?我一直認為應該是這樣一種情況:不受時間、情境、地點等變數的影響,而依據雙方的自身特質穩固存在。換言之,理想愛情對雙方人格特質的依賴優於對情境的依賴,也為此而穩固。由吊橋效應或浪漫邂逅引起的未必是真愛。理想的愛情是即使一切重來,在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方式,即使是很平凡的方式相遇,仍然能愛上彼此。正如反叛的魯路修中夏莉彌留之際的表白:一次次被篡改記憶,卻又一次次愛上你,不管多少次多少次,我也還是會喜歡上你,這就是命運吧?這句話翻譯一下意思是:同一進程類比若干次,正性結果顯著高於隨機水準,說明此愛情信度較高。

而楊過與小龍女,換在不同情境下相逢他們還會相愛麼?我強烈懷疑這個結果,因為這兩個人在人格上的差異使彼此缺乏靈魂層面的溝通,他們更像是被命運逼到牆角的兩個人,除了相互依靠別無選擇。

而在這個世界中人物命運的操縱者就是金庸。他以深厚的筆力、激蕩的劇情與淵博的學識寫出了一批看上毫無差異、無聊得讓人生厭的女主(當然男主其實也差異不大:金庸式男主是怎樣煉成的)。就像為了滿足不同口味玩家而創作的Gal遊戲女人設一樣,這些人或許在性情、氣質、外形上有所差異,但不變的都是除男主外毫無自我的倒貼情節,以及一切以男人利益為上的自我犧牲,從公孫綠萼到敏敏郡主莫不如此,只要用排列組合的方法,就能批量生成。

而小龍女無疑是諸多花瓶中最徹底的一個,她甚至失去了衰老的權力,而久久擁有吸引男性的年輕肉體。這點真是糟糕透了,意味著又失去了一個考驗彼此的機會,與一次動人的情節。我想看看面對十六年歲月後備受摧殘的容顏,楊過會是什麼樣的反應,我也想聽聽小龍女講講她的人生體悟,作為一個成年女性在婚姻以外的東西:她怎麼看楊過,她怎樣看待其它男性、女性,乃至這個世界,她的童年、少女時代,以及生命中其它的記憶。

為什麼金庸沒有考慮到這些?至少在兩性關係上,他塑造的更多是男人心目中女性該有的樣子,而不太關注女性真正的需求。他的愛情多半停留在情感與情欲的層面,而較少涉及靈魂層面的溝通,如虛竹與夢姑的因性而愛,阿珂和紀曉芙被強暴後匪夷所思的表現,對這些情節的解釋都停留在浪漫故事中男女主一見鍾情,根本不需要考慮什麼理由,更別提深層動機與價值觀。把女性寫為半人的符號而非完整個體,我認為這也是金庸的通俗小說和紅樓夢在人物塑造上巨大差距的體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15ceae0102wrtg.html

特質Trait:心理學術語,人格的組成部分,指以獨特方式或偏好去做某件事的先天傾向性(Personality Psychology, Randy J. Larsen)

Conscientiousness:大五人格模型的五大要素之一,譯為盡責性,通常體現為執行力、自控力、堅持性。在許多研究中與社會成就呈正相關。

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與親和動機、權力動機組成了麥克利蘭McClelland的動機理論。高成就動機追求個人成就感,權力動機渴望人際關係上的支配和影響力,親和動機則體現了對良好關係和被人接納的需要。
無名19/03/31(日)00:27:41 ID:AU4lFQFoNo.360628del
無名19/03/31(日)13:07:52 ID:2Tc/a9FcNo.360637del
你他媽的和k2廢文廚一樣隨便找別人的文章貼上
無名19/04/01(一)23:03:16 ID:ckkNRJ.ENo.360670del
到底是怎樣把九陽神功打成九陰真經的?
有這種認知難怪覺得男主角都是樣板
無名19/04/02(二)01:10:13 ID:eENA7vvMNo.360674del
>>360670
大概是網文看多了吧
武俠類很喜歡九陰混著九陽練
現在的武俠小說不像以前那麼深刻人心
包含著一些經典也是如此
估計再過幾年說不定可能聊武俠還得介紹古龍之類的是誰
無名19/04/02(二)04:55:09 ID:dkr0IyTENo.360677del
一大篇廢話
無名19/04/02(二)09:27:17 ID:Xoj20rC6No.360679del
主角不會殺人?某人不是號稱華山殺人魔
sage19/04/04(四)00:27:51 ID:U1cutt6UNo.360701del
主觀腦補太多,片面的文本根據,呵呵
無名19/04/10(三)21:50:53 ID:yeQwM.ssNo.360819del
>>360679
這篇當然是對的,主角當然都不殺人
就算扣除了他說的楊過蕭峰韋小寶
令狐沖,羅人傑丁堅左冷禪殺天江,雪地救小師妹、龍泉鑄劍谷32人、少林寺外長槍手,思過崖混戰這些怎麼能算他殺的?
狗雜種用毒掌熏死鐵叉幫的也都不算殺人
郭靖守了一輩子襄陽,都不需殺任何蒙古兵,陳玄風也不是被他殺的
袁承志帶兵搞革命當然也都不需要殺人
追殺段譽的一品堂高手也都不是段譽殺的
張無忌在少室山帶人擋蒙古兵不用殺,帶趙敏去屠獅會遇到的那八個土匪僧人也都不是他殺的

主角嘛,不殺人的
無名19/04/13(六)20:38:39 ID:xoI/7b1.No.360939del
>>360819
改成不殺有臉角色會不會好一點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