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新介面尚處於測試階段,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管理員或於程設交流版反映。

檔名:1498992556568.png-(16 KB, 500x250)
16 KB
無題第幾人稱的寫作方式17/07/02(日)18:49:16 ID:P0G6pjrMNo.332015del
我知道獵人不是小說,不過想藉這邊了解一下敘述方式的問題
基本上漫畫的描述方式是以第三人稱進行,但其中會交雜角色自己心中的OS
我自己以前一直感覺有點怪的點在於劇情上會突然冒出類似天之聲的解說役(華石鬥郎,旅團團長占卜,螞蟻三護衛戰等)
個人是寧可由劇情人物解說或在心中分析,不然由天之聲解說劇情後又回到角色內心戲感覺怪怪的
有島民可以解惑或分享一下意見嗎
無名17/07/02(日)21:01:34 ID:6z.V70IUNo.332020del
小說中使用人稱非常容易理解。雖然很多教學或分析可以區分出多種不同的人稱,裡例如一二三、主觀、非主觀,但最重要的是理解人稱對於敘事的影響,才能找到適合的寫作法。

當觀點偏向主觀,涉入人物的感官經驗、情緒、內心獨白越深,越能將讀者拉近人物的觀點,稱為移情(empathy),是一種以媒介(在小說是文字)將客體情感置換為主體(也就是讀者)情感方式,進而影響讀者情緒的效果,讓觀者隨著人物起伏。當作者需要拉近與故事人物距離時經常使用,舉個例子來說overlord的丸山非常喜歡用貼近第三人稱主觀去描寫劇情邊緣的配角人物,拉近讀者和腳色的距離,之後再來虐他們...處死一個熟悉的角色比起一個不了解的人更能造成情緒效果。

相反的,非主觀(客觀)的觀點可以模糊觀者和人物的距離,將故事對象物化成簡單的符號。讀者不需要去解那些再也不會登場的小人物,同時也擺脫人物在感官認知或智識上的限制,以超然的全知透露出故事人物不可能、或者不必要知道,但是有助於讀者理解故事的訊息。
另一種特殊的敘事觀點是作者介入,這是一種獨立於故事人物以外的、有意識的、擬人的口吻敘事,宛如說書人一樣獨立於故事之外和觀者對話,可以避免客觀(像學術論文那樣)的敘事那樣不帶感情,邀請讀者涉入故事的再現之中。

使用哪一種觀點沒有明確規定,視乎當前小說場景的需要。如果場景只是鋪陳,那就用快節奏的客觀敘事;如果場景將要處理細緻的人物衝突、互動,那就用主觀敘事,但也有反過來的例子。惟各類參考書經常提醒寫作者小說中必須注意觀點不能在同一個場景中任意轉換,否則讀者與故事人物的距離會失範;有些技巧建議觀點的轉移可以用類似淡入或淡出效果,把距離感和目前的人物拉遠之後再轉移敘事觀點到另一個角色上。觀點是作者必須考慮和讀者觀看脈絡下的默契,畢竟很少有人喜歡被玩弄。
無名17/07/03(一)10:29:08 ID:O7clkZo2No.332053del
感謝分享,老實說自己看書時完全沒有注意到寫作上述的各種技巧(掩面)
不過以前確實有過閱讀時感覺哪裡不對的異樣感,扣掉翻譯上的生疏外可能就是寫作上的一些細節影響吧
無名17/07/06(四)04:17:28 ID:XwzXoyIANo.332196del
>>332015
這類天之聲統稱為旁白
個人認為,旁白安排的好,可加速進程(大戰三百回合),或挑起讀者容易忽略但作者認為很重要的點(李組長眉頭一皺)

可是旁白(作者)和角色聊天互動我就難以接受了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