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投稿時請點擊畫像認證後,再按下 [送出] 按鈕提交。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或在貓管理部向管理員回報。
  • 同主題的動態圖片請集中於一串。請勿在板上張貼個人資料。

檔名:1757328296369.webm-(4646 KB, 408x720)
4646 KB
無題25/09/08(一)18:44:56 ID:cw25TA4sNo.1291333del
無本文
25/09/08(一)21:08:09 ID:olAz2blkNo.1291354del
>>1291333
建議戴耳機
25/09/08(一)21:30:44 ID:Gm0qLuBUNo.1291361del
>>1291354
戴耳機雖然方便聽音樂、通勤或工作,但長期或不當使用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尤其是對聽力和耳朵的傷害。根據多項醫學研究和專家建議,以下是常見的壞處,我會列出主要類型並附上說明。這些資訊來自可靠的健康媒體和醫學報告,目的是提醒大家適度使用。1. 聽力損失或退化原因:耳機音量過大(超過85分貝)會直接損害內耳的毛細胞,導致噪音性聽力損失。長期暴露在高分貝環境(如戴耳機聽音樂或騎機車通勤)可能讓內耳鋅含量過高,加速聽損。
影響:初期可能出現隱性聽力損失(Hidden Hearing Loss),感覺聽力未老先衰,但標準聽力檢查不易察覺;嚴重時會有耳鳴、暈眩或永久重聽。全球超過10億青年面臨此風險,尤其是年輕人常戴耳機追劇或工作。
特殊情況:即使不聽音樂,長時間戴入耳式藍牙耳機也會阻礙耳朵通風,增加損傷風險。

2. 耳部感染或不適原因:耳機(尤其是入耳式)會堵塞耳道,造成悶熱、潮濕環境,細菌易滋生;耳垢積聚也無法自然排出。
影響:可能引發外耳炎、耳朵疼痛或耳垢過多。長時間戴著不聽聲音,也會讓耳朵「悶壞」,感覺黏膩或不舒服。

3. 其他潛在健康問題耳鳴與暈眩:高音量刺激聽覺神經,導致耳鳴;突然拿下耳機時,可能因壓力變化引起暈眩。
對兒童的危害:兒童耳道發育中,使用耳機更容易導致聽力受損,甚至三歲幼童已開始暴露風險。
主動降噪功能:雖然方便,但若長時間使用,可能放大音量需求,間接傷害聽力;耳罩式耳機相對耳塞式更安全。

避免壞處的建議音量控制在60分貝以下(約正常談話聲),遵循「60/60規則」:音量不超過60%,每天使用不超過60分鐘。
選擇耳罩式而非入耳式;定期清潔耳機,避免長時間連續戴(每小時休息10-15分鐘)。
若出現耳鳴、聽力模糊等症狀,盡速就醫檢查。
使用時注意環境噪音,如騎車戴耳機可能忽略周圍危險,增加意外風險。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